我读了庄真,吕波老师的文字,
归纳一下,供各位参考。
教育是提供环境,不是指导。
人与人没有所谓的教育,
只有生命对生命的激活。
你的经验,没有办法有效于下一代。
你动念想给他指导,那只不过是你的经验,
提供环境是永恒的教育法则。
你只能对你的孩子做一件事,
那就是分享你自己的生命。
告诉他们,你被你父母给制约了,
你活在某些限制里。
你想要他们完全自由——
不受你影响,因为对他们来说你代表着整个过去。
当年为什么孟母要三迁?
为的是择邻,择有先生大人的地方。
学宫里的先生是个士,是个道德的自律者,
他们负责育人的,不是现在负责上课的老师。
而是生命成长的老师。
其实是给他提供一个不是下滑速度更快的环境。
涉及到品质问题,一定要下手管!
教育是诚意地面对生命。
你能做的最好的是:诚实。
比如诚实地告诉孩子:爸爸也不知道。
比如诚实地告诉孩子:我觉得是这样的,
但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也许你可以有别的答案。
比如诚实地告诉孩子:麻烦你自己呆会,妈妈现在很烦,不想陪你。
“诚”,也就是不自欺。
最佳的状态,是父母、老师与孩子同频。
人的成长是伴随着欲望的,
没有欲望是不可能成长的。
六七岁时,身体正在成长,能吃能喝能睡,
思维变得很活跃,好像开始变得不听话。
这很正常,少干预,多观察。
少年到青少年,欲望很强,他的春天到来。
零到六岁保始、保任,不要拔苗助长。
你上化肥,他长成豆芽,连豆子都长不成了。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是你为了自己的欲望。
父母和老师,共同维护孩子的天性。
天性稳定之后,他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行当。
如果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他是战士;他不投降,他是勇士;他牺牲了,他叫烈士;他归隐了,他叫隐士;他道德高尚,叫高士。
人人都有良知,过马路,一个老太太摔倒了,第一念一定会关心她有没有摔伤,
第二念可能斗争能不能扶。
这是自己内在的斗争,良知与经验的斗争。
这关乎到你的诚意。
你诚意打孩子,孩子知道他错。
有的孩子不需要打的时候不要打,有的孩子不打不行。一切,都不是你故意的。
今天该打的时候,你轻轻打他一下;
明天别人狠狠打他,你帮不上忙。
慈悲,是你“不得不”,
你“不得不”做该你做的事情。
教育是借来了一瓢水。
农村家家都能打出来水。有人好多天没回来,井里压不出来水了,就去邻居家借一瓢水,加进去就再能压出水来了。
小朋友受教读书,不是书能教会他什么,
书也是书也是借的那瓢水。
切磋琢磨,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进入本有的轨道。当生命进于那个轨道当中,不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吗?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
反而学习到很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所以,与其说教育孩子,
还是让孩子来教育教育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