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房地产公司做行政管理,一次老板安排招聘物业经理,为即将完工的小区筹备物业部。几轮面试结束,敲定两名候选人。
两人意愿都很强烈。一位有过相关工作经验,从体制内房管系统出来后,在本地一家国有企业从事后勤工作十多年;另一位是退转军人,有过两年行政工作经历,没做过物业管理。
老板最终选择后者,有点出乎意料,便问其中原因。对于前一位候选人,老板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他不是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经验重复了十几年而已。”
这句话刻进脑海里,一直提醒着自己,一个人必须终身学习和成长,否则你的人生只是重复过往的日子。
不过道理都知道,有些人也想改变自己,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始终成不了事。
一、借势
2009年12月16日,雷军在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一家小酒廊里,与自己在金山的一些老部下一边喝啤酒,一边感叹人生。搞到晚上十一点多,雷军告诉大家说:今天是我40岁生日。
大家都异口同声,那你要不总结一下。雷军只留下一句: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雷军为什么这么说?
曾经他也是少年得志。二年干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天才程序员,出名很早。1998年出任金山总经理,30岁不到。
那时候马化腾刚注册公司,马云搞的中国黄页刚刚收摊,心灰意冷,迷茫中准备去北京爬长城散心。刘强东刚刚开始创业,在海淀人大校园外的苏州街租个摊位刻录光盘。
但是,10年过去,他反倒成了最落后的那一个。
他最早做电商,只是成功地将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并没有留下一个伟大的公司。腾讯、阿里、京东却在互联网浪潮中守得云开雾散。
2010年,雷军瞄准移动互联的趋势,创办小米。用四年时间做成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十年过去,又进入新能源汽车。
顺势而为,往往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借势而进,往往借力使力,无往不利;乘势而上,往往抓住时机,独占鳌头。
成功的确不容易,但对有些人来说,成功也不难,因为能够坚持的人并不多。有很多事,不是你不会选择,而是你可以坚持三天,但坚持不了三年。你不在一个领域持续发力,又怎么能够感知风口的到来?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你只有躬身入局,借势才能成事。
优秀是一种习惯,不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二、换框架
有一个女孩,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本新闻系。毕业后在传统媒体从事记者工作,月薪3000元。
为了生存,她拼命写稿,拼命上行,从《经济新闻报》跳到《新京报》。十年,月薪好不容易涨到一万,传统媒体又开始走下坡路。
2015年,她决心创业,打造摩拜共享单车,3年后27亿美元卖给美团。
她就是胡玮炜。
十年汽车记者,换一个框架,跳到移动互联与共享框架,从打工者变身创业者。
2004-2014,十年月薪破万。2015-2018,三年财富自由。三年不是顶十年,而是一辈子。
她的基因没有突变,时间也是每天24小时,她还是那个她,只是从一个下沉的框架中跳出来,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时代风口的框架里,在那个框架里,千亿规模的资本机构都是她上升趋势的组成部分。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
趋势重要,但你不换框架,永远也赶不上趋势。
当然,你要说,我一个打工人,只是一名普通主管、经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借势,换框架?
关键词:优化。
1、 优化你的身份。
你不能改变出身与家庭,你可以优化它。如果出身农村,跳出来向大城市进军,这就是改变自己的物理框架,大都市提供成长与改变的机会肯定要多一些。
在物理空间接近你想要的身份,就是自我优化。
2、优化你的圈子。
远离负能量天天报怨的人,不靠谱的不交,不上进的不交。
想自律,就在线上加入一个早起打卡团,加入一个跑步群,你只会以看到比你更自律的人。
一年看不了几本书,怎么拼得过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没事,加入一个读书会,你交到的朋友大概率都是爱学习爱分享的人,你“混迹”其中,自然而然近朱者赤。
3、优化工作状态。
海底捞的杨利娟,服务员出身,初中没毕业。
她就是一个不断优化自己工作心态和业务技能的典范。
她当西安店店长时,不分白天黑夜去街上拉客,用土办法提升客源。为了抓采购质量,她跟踪每一道菜品和物料的来源,杜绝一切可能的贪污行为。
无论多苦多累,她都心甘情愿:“海底捞就是我的家,为了它我干什么都认。”
一路从后厨打杂、前厅服务、领班、店长升级到企业高管之列,全面管理连锁运营,并将海底捞开到新加坡、美国。
杨利娟通过自我优化,不断升级自己的职场框架。现在,作为海底捞CEO,她身价百亿。
通过行动,出圈,优化自己的物理框架和思想框架,本身就是成长迭代。
三、三倍用力
最初自己开始跑步,两公里不到都会喘到气短脖子粗。
坚持几个月后,在一个周末的早晨,独自发狠,在郑州CBD外环一口气跑了两圈。
整整7公里,从来不敢想像的距离。累得一个人倒在公园的草地上睡着了,被一位环卫大爷用扫把杆拨弄醒时,太阳已经晒得人睁不开眼。
后来回家又睡了一下午,因为双腿酸疼,实在动弹不得。可是,休息两天后再出发,感觉三四公里不过瘾,后来5公里晨跑成为日常标配。
因为有了第一次7公里的突破,拿下5公里就不是难事。再往后,10公里一突破,不到半年我就直接完成了一场半马。
很多事,真还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集中兵力,花足时间,改变的力量会让你惊喜。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用十倍的兵力去围歼敌人;如果选择进攻,必须要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孙子兵法的这一“兵力原则”,宣告我们把事做成的秘诀——压倒性投入。
大力出奇迹,集中时间,三倍用力做成一件事。它的好处就是培养你的的掌控感,持续的小胜利带来的成功体验,会滋养你做事的状态,激发你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很多时候,你想通过做成A达到D,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从A出发做成了B,而B又影响C,最后B和C都会反哺A,终有一天D也做成了。这些小胜利、小成功形成的正向闭环,就是你的“成功飞轮”,会推动你遇见更多精彩。
普通人一没背景,二没资本,要想把事做成,必须借势,出圈,用三倍付出撬动十倍回报。
就像和菜头在“槽边往事”公众号回答一位迷茫青年所说的那样:
"能力到达的时候,人生就身不由己,全都是推着你前进,那时候你就没有今天的这些痛苦了。真实的情况并非是能力,而是因缘具足,事情就会自顾地发生。就像种子一旦发芽,除非毁灭它,否则你就无法阻拦。"
那些在读书的时候对未来迷茫,当下又不肯用心学习的人,总是问别人该怎么办;那些不喜欢现在工作想辞职但又担心无法生存的人,总是问别人应该如何选择?其实他们只有赤裸裸的情绪与欲望。
永远提高你的交付标准,优秀得让同事、同行都看得见,你觉得企业能不给你机会吗?你还担心企业不给你机会吗?只是很多人都会报怨上级差火,领导傻叉,然后待在原地把自己一年的经验用了十几年。
你不努力对生活形成一些积极干预,生活只会以平庸和焦虑反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