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立志改造社会,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视为求知与实践的方式。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深受进步观念的影响,提倡“读无字之书”,即观察社会。1917年暑假,他与同学萧瑜进行了一次不带分文的“游学”。
他们步行900余里,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五个县。长途跋涉中,一会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会儿是美丽多姿的山峦,一会儿是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的乡间美景。除了自然风光的秀美,五个县的历史也很悠久。游览山川美景,探访历史古迹,让毛泽东陶冶了情操,也开阔了胸襟。
每到一地,毛泽东便主动去接触当地的学士名流、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地方官吏等社会各界人士。在同各阶层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积累了应对社会事务的初步经验和能力。
他们没带分文,只能通过送人对联而接受一点馈赠,所以经常忍饥挨饿。而且湖南的夏天非常炎热,常伴有暴雨,所以他们还要对抗恶劣的天气。一天,他们在宁乡县遭遇暴雨,随身带的伞都散架了,两人浑身湿透。另一天,在去安化的途中,由于天色已晚,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他们只好露宿河堤。这一路艰苦的旅程锤炼了青年毛泽东的意志。
当然,这些磨难是完全值得的。一路的调研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本领,尤其是对探究“大本大源”形成了一定的思考,为日后改造社会积累了经验。回校后不久,他这样总结道: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这次“游学”经历,也使毛泽东明确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为他日后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