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1771天2023—4—21
系统脱敏和冲击疗法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方面,都属于行为主义疗法。只要身体能放松下来,心理状态也会放松。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就去做一些事,去做一些体力方面的劳动。
第一单元 系统脱敏(摆脱敏感)法
敏感是可以的,但要有一个度,过度敏感可能会引起痛苦。
治疗对象:用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立。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
华生的罗伯特实验
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达到适应。交互抑制沃尔普的“系统脱敏法”。
第一步:将一只猫关进实验室的实验笼里,先响铃声,后电击它。这样次数多了,猫变得非常焦虑恐惧。铃声、电击停止了,它的焦虑恐惧始终不消失。
第二步:实验的后半截是如何消除猫由于电击造成的焦虑与恐惧。
猫对实验室、实验笼的过敏反应,经过这样层层升级的适应性训练,终于几近完全地消除了。
这就是沃尔普的“系统脱敏法”。
(一)学习放松技巧
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位置,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如,静坐在湖边或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
应用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对抗焦虑情绪。训练时要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间感觉上的差别,以便能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根据指导语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
可以听放松的音乐,把自己带入。
很多人的感知能力在下降,听不到自然中鸟叫的声音,看不到花开花落的美好,无法感受四季的更迭变化。平时要多与自然接触,多感受自然中点滴的美好,与自身的各种感官连接,打开自己的全感官通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会吞噬我们的精力,让人的状态很差。
“第一步,紧握拳头,感觉手和前臂紧张,再感受这些紧张,停5秒,好,现在松开拳头,放松手臂,注意体验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接下来依次是肩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直至双脚,最后达到全身放松”。
要求: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躺在床上时,感受身体与床接触部位的真实感受。(可以读读《高效休息法》与《学会吃饭》)
(二)构建焦虑等级表
类似于评量问句,去量化。
在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后
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与情境排序,从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
一般是让求助者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的焦虑是0(完全放松),最大是100(高度焦虑)。
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
叙事中的搭建脚手架也是同理,焦点解决中的一小步行动亦如此。
不一定能完全达到100分,有的人也许60分或80分就可以了,适度的焦虑还是对人有帮助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未来焦虑太多,就不可能活在当下。父母学习其实是为了修炼自己,成长自己,改变自己,你的改变会带动孩子的改变。
尽人事,听天命。
注意:
1.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
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
2.取决于求助者本人
使每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使各等级之间的级差比较均匀。
3.要求求助者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各种刺激画面
画面要具体、清晰,并且置身其中能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
用具体化技术详细去聊细节。
如有实际的刺激物,不用闭目想象。
心理剧中会用具体的人去代替
(三)系统脱敏
1.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
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
待求助者平静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2.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
分数超过25分,需继续放松
3.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
4.接着逐级而上,逐步脱敏
一个系统脱敏的焦虑等级量表实例
・一个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害怕与母亲分离,一旦置身陌生学校情境则强烈焦虑的治疗案例。咨询师与母亲共同设计出一个焦虑等级量表:
(1)想象由妈妈陪同进入教室,直到上课铃响妈妈才离开(30分)
(2)想象由妈妈陪同进入教室,其他同学陆续进入教室,然后妈妈离开(40分)
(3)想象由妈妈陪同上学,但妈妈没有进教室,在门外逗留了一段时间,自己能看见妈妈(50分)
(4)想象由妈妈送至校门,稍等片刻即离开(60分)
(5)想象由妈妈送至校门旋即离开(70分)
(6)想象由妈妈送至学校附近即离开(80分)
(7)想象由妈妈自己送离家门口数步即离开(90分)
(8)想象自己背起书包独自上学(100分)
练习:
某男生患有特殊情境性排尿困难障碍,即只要有别人在其旁边就无法正常小便,在没人时(站着)或者蹲下时则可以正常小便,请问怎么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改善该症状并试建构焦虑等级!
四、注意事项
1.不同情境分别脱敏;
2.想象次数因人而定;
3.等级合理,开始等级引发的焦虑如果超过50分,则不合理;
4.如无效或效果不好,可改用其他方法。
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第二单元 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
怕啥来啥,最强刺激,不能随便乱用,但冲击疗法效果非常好,会立竿见影。
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不会产生,由此惊恐和焦虑反映自行减弱或消除。
分类:
1.想象冲击疗法,更符合伦理,适应现实不方便,不受焦虑情境的限制。
这种比较实用
2.现实冲击疗法,让求助者暴露在实际的恐惧刺激中。
二、工作程序
(一)筛选和确定治疗对象
(二)签订治疗协议
(三)治疗准备工作
(四)实施冲击治疗
(一)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求助者应做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必须排除以下情况:
(1)严重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等。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癫痫、脑血管病等。
(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等。
(4)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疾病等。
(5)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
(6)各种精神病性障碍。
(二)签订治疗协议
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治疗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也告之疗效之迅速可能是其他任何心理治疗所不及的。
(三)治疗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刺激物(最害怕、最忌讳的)
有时刺激物并非某种具体的物件,它可能是一种气氛、一个特定的环境。
准备应急药品。
(四)实施冲击治疗
除非情况严重,治疗应继续进行。
焦虑反应的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
咨询案例
女求助者,28岁,医师,因害怕花圈求治。
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经认真协商达成实施冲击疗法的协议。
在一间狭小的治疗室里,四壁贴上花圈图案,室内放置十几个大花圈。中间桌子上堆满小花圈。求助者进入室内,呼吸加深加快,全身战栗,手足无措。突然,哀乐声起,求助者想返身退,但门窗关闭,无路可逃。求助者尽量躲避花圈,无奈房间狭小,大小花圈近在咫尺。求助者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喘息不止,跌坐椅上。40分钟后,颤抖慢慢减轻,呼吸逐渐平稳,虽一脸疲惫,但如释重负。
第2次治疗方法同前,但求助者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和植物神经反应。
一年多的追踪观察表明,求助者已不再惧怕花圈。
启示:不要低估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潜力,但是也不要高估自己抵抗环境的能力。
三、相关知识
(一)基本原理
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映,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予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眼光),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因为逐渐减弱而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
消退抑制
与系统脱敏的不同:程序、原理、效果和时间。
有人认为冲击疗法是系统疗法的简化形式,实际上两者有诸多的不同。
四、注意事项
第一,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使用此法;
第二,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是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
第三,求助者出现:
其一通气过度综合症
其二晕厥、休克
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
冲击疗法一般用不到,因为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