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总是被误解,怎么回事?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Elizabeth Newton及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Ta们让实验人员分成A、B两组。让A组人员作为演奏者,在工作人员提供的歌单中选择1首敲打节奏,而B组人员则负责对应A组敲打出的节奏猜歌名。
实验开始前,研究人员普遍抱着乐观的心态,认为这些歌曲都耳熟能详,正确率应该能达到50%以上。然而,当实验结果统计出来后,大家却都震惊了。因为,B组成功猜对的概率,仅有2.5%。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后,Elizabeth Newton终于发现,这可能是和传达者对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在大多时候都过于自信有关。这一现象,也因此被称为:“透明度错觉”(transparency illusion)。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表达时都如同这个实验中的A组人员一样。由于事先已经在脑海中进行了信息整理和归纳,便默认了对方也有和自己同意程度的理解,相应减少了细节上的描述。结果,自然便是误解的大量产生。
所以,在发现被误解的时候,先别急着反驳“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赶紧再次清晰直白地表达出来,减少因透明度错觉而产生的误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