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与郭宝钓没有随史语所迁台,是从学术前途考虑。大陆这块平地,他们就是本专业方面人才的至高点,可以大有作为。傅斯年是懂夏的想法的。但对夏始终不舍,自己劝未果,又让其好友高去寻自台寄信相劝。同时,夏又收到梁思永敦促其来北平的信。夏直到中科院考古硏究所成立,郭沫若院长亲笔信、周恩来总理署名的政务院任命他为副所长之书,才北上,到考古所履任。
吴金鼎投笔从戎后,因为懂洋文,入盟军招待所担任接待主任一职。与美国佬天天打交道,面对美国人将富兵横的挑剔与呵斥,有一股子山东人特有血性的吴心中的委屈和苦痛可想而知。经常喝一点不花钱的洋啤酒予以排解。抗战胜利,吴得以重返学界,于齐鲁大学任教,直到因胃癌去世再也没有从事他挚爱的田野发掘工作。夏鼐写了悼文,说吴的去世是考古学界一大损失,吴和夫人王介忱是第一对夫妻同时从事田野考古工作,追悼吴,慰唁吴太太。
梁思永也被任为考古所副所长,名列夏鼐之上。梁在抗战胜利后到重庆实施了七根肋骨保肺的手术,一直在医院休养,全国性复员时,傅斯年动用私人关系让其一家搭乘军用飞机返平,又安排人接机,梁担架上担架下,可见傅对使语所同人费尽心血。梁身体仍然虚弱无力,只能在家中指导考古所事务,参加或主持所内一些重要会议。梁几年后病逝,一颗考古巨星50岁陨落了。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郭沫若在梁亲自设计的汉白玉卧式墓碑上题写碑文。碑文上写的职务,太不能彰显梁对考古学界的贡献了。一年后,林徽因去世,同葬在八宝山,梁思成亲自设计墓体,墓碑上移着林亲手设计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圈和飘带,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梁思永去世前,最令他惦念的是殷墟侯家庄西北冈墓葬发掘报告被带到台湾,自己不能完成。为了完成梁氏未竟事业,董作宾、李济决定由高去寻对照实物资料,全力辑补梁遗稿,使其成为完璧。梁的遗稿只是一个提纲性质的未成品,高做了大量宏繁工作,惜未完成而去世,五年后,石璋如又校补,完成《侯家庄》第九本。为了纪念梁思永对西北冈遗址发掘做出的贡献,《侯家庄》系列大墓的发掘报告,仍用梁之名。
梁思成在他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前言中满含深情地赞誉妻子,更是一位独立的学者对另一位学者、同事的挚诚感念。“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仙逝,是上天的眷顾,让其免遭文革中的摧残和侮辱。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