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写完了见证。
虽然最后写的不是当初见证消亡的东西。
但是确实是属于时代消亡的见证了。
那是属于大时代的消亡。
这次我想讲,接受消亡,接受失去,接受告别。
有些人,你是真的不知道哪一面,会是最后一面。
前几天的傍晚,妈妈突然跟我说,她最好的朋友的先生,爸爸的好朋友,我发小的爸爸,去世了。
是意外,下班路上的车祸。
他正处壮年,五十岁出头的年纪,身体状况也不错,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他应该会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那一天;他会看到子孙满堂环绕膝下的那一天;他会看到自己和爱人一起老去的那一天。
可是,都没有。
这对我来讲,比爷爷奶奶的亲人离世,更难过。
一方面,他还不到准备好与世界告别的年纪和状态,另一方面,他也算是参与我成长的长辈了。
是真的突然。
仔细想来,自从大学毕业,就很少会回家了。
和这位长辈最后一次见面,已经是19年春节的事情了,是我考完研,心情极为低落的时候,在一场令我极度不舒适的聚餐上。
再后来,也没有再后来了。
其实这几年,在我身边发生的意外并不算少。
有坠桥,有车祸,有医疗事故。
但那些事情,看完听完,只觉得世事无常,命运使然罢了。
这次完全不一样,就像听过很多人结婚,参加了很多婚礼,但只有大学毕业那年,听到初中最好的朋友结婚一样,一样的震惊。
是完全想不到的讶异,是这怎么可能的不接受。
可是从那种惊讶,到悲伤,再到平静的情绪中转换回来,也能接受了。
是的,我们的年纪,父母的岁数,都已经在暗示我们,这些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只是,有早有晚,我们已经到了要准备好接受不断分离,与不断告别了。
只是,不该是这样的意外。
尽管读了一些心理学,尽管已经面对学术上德高望重的班杜拉先生,张厚粲女士的离开,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是面对现实中,有过真实接触的人,还是不能做到坦然面对。
再加上最近几天很火的互联网小羊晴天,开始即是结束的生命,总让人觉得可惜,可叹。
离别,意外,就在身边,要更好的珍惜每一段相遇,珍惜每一段缘分。
不憾不悔,开始告别,接受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