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表明,责任意识较强的孩子能更好地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的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也会更多地表现出帮助、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仅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也会积极地对集体负责,乐意为集体服务。
因此,培养孩子责任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要培养责任心,首先需要满足孩子的“五种需求”——
第一、需要做事的机会。
首先提高孩子的各项技能,增加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在旅行之前,让孩子自己准备自己要出去的衣服,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等。
孩子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这件事是与自己有切身相关的。
做事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的过程,而自身技能的提高则是孩子承担责任的支撑。
第二、需要“被需要”。
在生活中,孩子也需要感受“被需要”的价值。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求助,“宝贝,帮我拿一张纸过来,好吗?”,“宝贝,你帮妈妈浇一下花儿吧。”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且家长需要他们帮助的事情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工作。他们会逐渐形成对属于自己工作的认知,慢慢培养出责任心。
同时,来自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做事的动力,培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
第三、需要被尊重。
尊重孩子,给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的机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等等。也就是说,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并且对孩子所做出的决定进行认可。
孩子在家庭决策或者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如何应对自己所面对的事情的技能;懂得哪些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担;尤其是在孩子做出某些错误决定时,他们能学会如何消化负面情绪,如何面对后果并加以处理,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自我管理情绪的过程。
第四、需要走出去。
事业影响格局,见过世面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大的格局。
比如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引导孩子感受更多的丰富人情,当孩子了解的越多,心会变得越强大,包容心也会逐渐增强,眼界也就越宽广,看待事情的角度就变得不一样。
在旅途中,引导孩子处理一些简单的突发状况。比如让孩子去问路,帮助家长整理旅途物资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五、需要被相信。
孩子需要被家长相信,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吃饭,帮助他人,爱护小动物,收拾玩具,叠衣服,学习,购物,人际交往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建立对自己人生轨迹的认知,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孩子的责任心培养需要从小抓起,从孩子自身做起。家长要学会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面对生活承担责任。
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苦楚”与“乐趣”相依而存,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乐趣也就受之无味了。
男子汉的真正魅力更是在于他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