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文脉 习箴智库 领创系列 第025篇
怎样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在人生路上?“升”在终点站上?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懂命理,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其次才是学什么、跟谁学、去哪里学、怎么学的问题。尤其是,先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教育理念
1、教育目标
教育的总目标——是保障孩子生命圆满、命运吉祥。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特质、潜能和灵性。怎么保护?五育并举、体能优先、终身成就、高贵赢远,既“赢”在起点、又“成”在中间、还“升”在终点。
关键在于,先要调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成长(人格)第一,知识第二。能力(素质)第一,功利第二。规律第一,经验第二。习惯第一,任务第二。
2、教育理念
理论依据——新国学、生命学、人权文化、命权文化。命权第一,命命平等。个性与共性统一,保障潜能,活出自己,人人成才。
基本理念——可以上学养命,不可损命上学;命好一切都好,命差一切都差;命好今未都好,命差今未都差。
二、教育方法
1、素质培育
(1)将才孩子培养
组织型人才。性情中向、多参与,生性多疑、靠榜样,爱求关怀、送关怀,情体陶醉、转造慧,慧体喜欢标新立异、肉体囿于迂腐观念。
侦育诀:
豆儿灵易潜,喜承爱接连。若无新指令,叨扰不间断。豆儿命在缘:乐活赖靠山。福禄忠贞赐,取决无正偏。豆儿生向还:始点即终点。敌营留后路,圆满曰周旋。
(2)相才孩子培养
谋略型人才。性情内向、多鼓励,生性嫉妒、多突破,慧体积累、转征伟,爱求敬拜、送敬拜,情体喜欢粉红妖姬、肉体囿于封闭信条。
侦育诀:
扣儿灵易眠,喜静爱清闲。若无新指令,重复不嫌烦。扣儿命在钱:乐活赖财源。富贵勤酬来,取决无恶善。扣儿生向远:亮点是起点。十年磨一剑,何须杀胆寒。
(3)帅才孩子培养
开拓型人才。性情外向、多担当,生性虚荣、找对手,肉体支配、转领队,爱求拥戴、送拥戴,肉体喜欢众佳捧丽、慧体囿于天马行空。
侦育诀:
袖儿灵易蛮,喜动爱跃迁。若无新指令,旧物不健全。袖儿命在权:乐活赖威严。荣华成功至,取决无宠厌。袖儿生向前:极点通拐点。踏步便倒退,猎获冲中欢。
2、教育法宝
家庭教育的深层次矛盾,是不懂满命,男女不分,半命折腾,自损互伤,危及终身。如何破解?如下三招。
(1)男孩培养阳刚品质
①怜弱。保护女孩,尽到命责。
②担当。勇于担当,克服困难。
③正直。团队活动,时有改善。
(2)女孩培养阴柔素质
①柔和。包容男孩,温柔温暖。
②聪慧。方法灵活,情绪不蛮。
③才艺。百花齐放,家居演练。
(3)成长妙招
①祖孙代偿,生命补养。每个月,安排孩子爷爷或奶奶,在幼儿园陪护孩子半天(自愿)。
②亲子互学,生命补缺。每个学期,安排孩子爸爸或妈妈,到幼儿园参与两次亲子互动(自愿)。
③生态链接,生命巧妙。每天安排一节基础体能课。每个周安排一次矿物、植物或动物体验或养护活动。
(4)学习方法
包括游戏、动画、玩具、音乐、技艺、才艺、故事、诵经、唱歌、表演、比赛、分享、感统训练、生活模拟等。其中,比赛包括体能、技能、创作、击鼓、听钟、射箭、观物等。
三、教师特色
1、心态好
命命平等,命命相怜。教学相长,命运改善。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升级。
2、方法好
自主成长,长幼互教。孩子入园,家长合格。保障良好的教学和成长环境。
3、家庭好
培训家长,成为名师。生源增加,收费提高。家庭和谐,家人支持。保障教师信心和动力充足。
四、办学成效
1、“师、生、家、校、国”共兴
学生得成长,教师得幸福,学校得发展,家庭得温暖(信心),国家得人才。
2、“学习、做事、交友、健康”共成
健康有保障,交友有帮手,做事有成就,学习有劲头。
3、“过去、现在、未来”共赢
过去缺点改善,现在成长提升,未来发展保障。
保障孩子身健康、眼明亮、灵性强,高情商、超智商、多快乐,心强大、表现好、讨人爱、成绩棒。孩子发展、学校改善、家长释然、社会夸赞。
附:
背景认知
孩子成长的起点是什么?不是知识、经验,而是自己的“生、命、灵”——孩子的一切,包括学习、生活、交友、做事等,都要靠自己的“生、命、灵”来实现。
知识是外在的、学来的、习得的,灵命是内传的、醒悟的、自发的,孩子的成长,只能从生命的内在资源启动开始。
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在哪里?包括三个方面: 内在依据、外在条件和0-6岁共六年期限。内在依据包括潜能、灵性和习性,外在条件包括家长、老师和环境。
忽略潜能,就是乱培养,难成功,成则伤命。忽略灵性,则学不下去,效率低下。忽略习性,则寸步难行。那么,怎么保障孩子成长的内在起点呢?
潜能靠发现,先让孩子自然展现。灵性靠创玩,先让孩子自主发展。习性靠训练,先让家长明确界限,比如保命、养命、延命、扬命,健康、安全、个性与共性协举等。
每个孩子各有各的成长条件和活动空间,而这一切,包括孩子成长起跑的发令枪,都掌控在家长和老师手里。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起跑线。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看待孩子?让孩子“赢”?还是让孩子“成”?所谓赢,即超越别人,旨在攀比,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对立,损害孩子的成长契机。
所谓“成”,即超越自己,大家相互借鉴、学习,养护孩子的成长根基。成者、内求是创,赢者、外求是账,成者总会赢,赢者未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