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学校的走廊,尤其是走在别班教室门口的走廊,我的目光总是在走廊、教室、书架逡巡,时时会被班级书架一排排琳琅满目的书吸引,我常常在心里盘算着,这本书我们班书架上有,那本书我们书架上要是有就更好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应该读完了这本了……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雷夫老师说,取决于教室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这句话,带给我们很多角度的思考。那么教室的空白处应该流动着什么呢?应该有很多,但我想,最不能缺少的,莫过于浓浓的书香。
阅读的种子应该在家庭里播下,在学校里浇灌,在坚持中得到绽放。一二年级,在学校的引导下,我们的许多家长都已经明白的家庭阅读的重要性。低年级,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这件事情是快乐的就好了。帮助他们度过开学初的不安与焦虑,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是第一位的。低年级过渡只够,为了浇灌与坚持,我也一直在努力的尝试推动班级阅读。比如,通过读书成长手册的填写,分级激励是一个好方法,但慢慢的我发现,这样会两极分化严重,不爱读书的同学依然写的不尽如人意;
通过同学们课前三分钟读书分享,也是一件能或多或少起到作用的方法,但是,课前的分享,时间太短,分享太少,效果依然不佳;同读一本书、还有课前分享一本书的精彩段落,这样的方法倒是效果不错,比如我在每节课前读《赵清遥的阅读故事》,只读五分钟,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要下节课才能知道,因为想要比别人领先一步知道故事内容,这样的动力让很多小朋友认认真真的读了这本书。还有我们班书香少年的小奖状到阅读课表现优异的表扬信,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尝试。
但是好像总还差一点火候,还少了一点点动力。儿童阅读的中段,需要广泛涉猎,接触多样的阅读课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将他们读的这一本引向那一本,甚至这一系列,让他们深入阅读深入思考。这一点催化剂哪里找?
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的,渴望得到认可。他们在阅读中有了独特的体验,再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收获,经过自己的细节处理与鉴赏,与同学们分享,他们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也就是像是磁铁,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引发对阅读的期待。我想这个过程,或许可以作为一场催化剂。于是,我和小朋友们约定,举办一场班级读书会,奖品为一杯奶茶。在这份大奖的吸引下,小朋友们设计海报,设计阅读计划,先海选,再复赛,煞有介事。
抽签。
进入复赛的同学,精心准备了推荐语。
唱票。
孩子们踏上这趟阅读专列车,还需要我们成人引领,陪伴他们度过每一段孤独、惊险甚至迷茫的旅程。老师读书,亲子共读,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仅他们在阅读,作为成人的我们也在阅读。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每一个成人都能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带他们选书,和他们一起阅读,及时给予他们回应,让阅读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个地方。
每当我看到小朋友们贪婪的捧着书读的模样,尤其是一个又一个不爱读书的小朋友变得爱读书了,就像看到了一颗颗小苗在茁壮成长。阅读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的旅程,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踏上阅读之旅,教学生看懂阅读地图,在他们迷路时告诉他们怎么做,但这个旅程终归是他们的,要由他们自己去完成。“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下一步,我想我们可以成立自己的书友队,形成阅读共同体,在阅读的道路上继续齐力奋进。
班级阅读之旅,一直在路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