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my爸爸突发奇想,要给闺女来顿新年加餐——五色时蔬饼。听起来应该不是多复杂的菜,他却在厨房捣鼓了许久,又是煮玉米,又是切红萝卜。我们娘俩左盼右盼,总算是等到出锅了。然而没有饼啊啊啊!她爸只好陪着笑脸说,首次试验失败,下次继续努力。
看着他态度如此诚恳,我也勉为其难尝一口吧。嗯,不错。虽然没能摊成饼,但入口还是能吃出五种味道来,细细品味还真是有股金秋收获的味道。这也勾起了自己舌尖上依然保留着的儿时过年的味道,那混杂着落水包、蒸扣肉、酸辣拌水果等等美味的记忆。
落水包是每家每户过年必备的吃食,是用糯米皮包上馅做成的,看着像是大号的饺子。糯米粉要在年头就开始准备了,家里人总要挑一些最好的糯米,送到杂粮店里让人打成粉。糯米粉拿出来一部分放水煮,煮到七成熟左右就好。再把多余的糯米粉和煮过的一起拌匀,做皮的原料就算准备妥当了。
馅的主料是蒜苗、鸡蛋、鱼、猪肉、虾米,分别剁碎了,下锅加调料翻炒熟,一盆香气喷喷的馅也就出锅了。这时候家里的奶奶、婶婶还有妈妈她们这些女客就开始进行最后的一道工序——包。笼屉上一般会铺些龙眼叶,落水包的外面还会裹上几片生菜叶来解腻,没一会儿功夫笼屉上就摆满了落水包。新年的脚步也随着这些白白胖胖的落水包一起越走越近了。
除夕晚上的团圆饭必不会缺少落水包。烧上一大锅水,等水开了把落水包一个个丢下去,就好像把过去一年的辛劳和汗水也一同甩到了过去。没一会儿水又烧开了,落水包也一个个漂了上来,可以开吃了。每个人的碗里都要捞上几个,吃起来香软可口,肥而不腻。也表达着一家人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盼。
南方主产水稻,过年的主食也都以米为主,这跟北方种小麦吃饺子是一样的道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管是落水包还是饺子,都已不再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特供了,超市里甚至都有包装好的半成品。但每次回家过年,父母都还是会不辞辛劳的包上几笼落水包,这似乎已成了过年的一种仪式。
正是这样一种仪式,给了春节不一样的记忆,让我们得以在回忆中寻得片刻却永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