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富有,车不够档次、薪水不够高......
始终被匮乏感缠绕,像心里有鞭子在不停抽打自己。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很多人对自己像拿着显微镜,无限放大缺点,却看不见自身的闪光。
就像被旁人羡慕的浙大学子,会因没考上清华北大而自认失败,再多“你已经很优秀”的安慰,也难以撼动他们的自我否定。
从心理学来看,这并非真的“不好”,而是源于三种核心心理。
• 自我攻击心理:
成长早期,我们从他人反馈中建立自我。
若父母或照顾者常提高标准、给负面评价,这些期待会被内化,形成“我必须完美”的苛刻认知。
久而久之,只要发现自己有不完美之处,就会陷入焦虑和自我批判,慢慢固化“我很差劲”的思维。
• 自我认知偏差:
要么过度自信高估能力,任务失败后又极端否定自己;要么总盯着未达成的目标,忽略已有的成就,导致对自我的评价严重失准。
• 自我期望过高:
执着于“完美人设”,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变成心理负担。
一旦达不到预设标准,就会全面怀疑自己,陷入“一无是处”的自我否定。
解决问题的关键:
读懂自己,接纳自己
觉得“不够好”的本质,是我们还不够了解自己。
真正的成长,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按自身潜能稳步发展。
试试这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首先,留时间独处反思。
找个不被打扰的下午,拿张纸写下3个问题的答案:
我真正想要什么?
做什么事会让我感到充实?
我有哪些别人没发现的优点(哪怕是“会做饭”“共情力强”)?
慢慢便能听见内心的真实声音。
其次,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日常被手机APP、社交软件切割得支离破碎,不妨每天花10分钟冥想:
闭眼专注呼吸,把注意力拉回自身感受,屏蔽外界干扰,理清自己真正的需求与愿望。
第三,积极尝试新鲜体验。
报一门感兴趣的技能课、参加同城社交活动,或是和不同领域的人聊天......
新经历会帮我们发现潜在能力,比如“原来我学拍照这么快”“我居然能从容表达观点”,拓展对自我的认知边界。
第四,倾听他人的真诚反馈。
找1-2个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坦诚问他们“你觉得我身上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我哪些地方被自己低估了”。
旁观者清,他们的视角能帮你看到自己的盲点与优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会接纳不完美。
把“我怎么又搞砸了”换成“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改进”;
把不懂拒绝的纠结,换成直接说“不”;
欣喜于自己的成功,也允许自己有失误。
接纳缺点,才是成长的开始。
我们不必期望一下就完全弄明白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渐渐建立起持续、稳定的自我认同。
当这份认同感足够坚定,便会懂得外界的声音都只是参考,自我认同才是内心最坚实的底气,而找到并接纳真实的自己,便是通往清晰人生与丰盈生活的唯一捷径。
停止对自己的评判
给别人发信息没收到回应,我们总容易钻进“一定是我不好、别人不喜欢我”的死胡同,却忘了对方可能忙、没带手机或不方便。
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原因是来自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判。只要别人不给予我们想要的关注、尊重、接纳、倾听等需求,我们便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始终是自己,当我们能接纳自己,与自己的和解,也就不会那么需要别人来认同了。
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了解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和内在冲突;
其次在绘画、舞蹈等减压活动中释放情绪,感受真实体验,尊重自己的感觉,对任何情绪也不再评判与抗拒,这样我们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与“不完美”,不给自己贴上“好”“坏”的标签,拥抱完整的自己。
与自己和解,我们也将不再沉溺于自己“不够好”的思维模式中,而是拥有更多的力量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