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阶段,老师特别容易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感到失望或者绝望,然后情绪失控。倘若这个时候,老师能换一下角度,站在儿童立场,也许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一个题目老师讲过了,孩子却仍然不会,不想惦记着自己的付出没有看到成效,试一试站在儿童的角度,老师讲了有的儿童依然不懂。有的儿童因为听讲时不够专注,所以没听懂。有的儿童因为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没听懂。有的儿童因为题目确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没听懂。有的儿童因为老师没讲清楚,所以没听懂。不管哪种情况,老师都要学会合理化自以为的不合理现象:有孩子不会很正常。如果能够让全班每个孩子都会,这是理想状态也是理想目标,但是讲了几遍,依然有孩子不会,也没必要小题大做,掀起狂风暴雨,伤人伤己。存在即合理,何必苦苦纠缠,如果有孩子不会,那就试一试再讲几遍或者变换讲解方法,如果能把不会的孩子教会,彰显的是教育的耐心和智慧。
当孩子在做作业漏题或者审题不认真,与其生气,不如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去避免犯这种错误。无论哪种考试,不仅考知识的获得,也检测孩子们的考试能力。应试高手,离不开严谨的思维品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也并不冲突,现在书呆子是很难在考试中拔得头筹,一定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孩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出来。
当孩子订正作业时,来批改时还有错误,也不要为此大动干戈。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合理。那么我可以缓冲我们之间的见面,订正拿不准的孩子先去问自己的组长,确认订正正确了,再拿给我改,这样订正正确的可能性就高一点,同事给他们讲解的组长也通过讲解再一遍巩固了知识。
期末复习阶段,当老师觉得情绪不好控制了,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能交给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冲。期末复习阶段,别总想着自己付出了太多,别总想着自己讲了很多遍,别想着要期末了有的孩子还不认真,别想着要期末了有的家长还不配合……这样的想法只会让我们越工作,越心累。
换个角度试一试吧,我讲了好几遍了还有学生没听懂,是不是我讲的方法不合适?期末了有的孩子还不认真,是不是我没有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期末了有的家长还不配合,人各有命,我做好自己手中的事,问心无愧就好。很多事,换个角度想一想,可能就柳暗花明了。
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弱,难免比其他孩子慢。有的孩子喜欢走神,对知识的吸收率很低。站在儿童立场思考问题,站在教师立场解决问题,多点理性,少点感性。
做教师,做一个理性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