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界不乏热心革命之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就有自称“志士班”的戏班,专演针砭时弊,抨击官府的戏剧,不仅演粤剧,也演文明戏(话剧)。为了标榜与传统粤剧不同,旧戏班坐红船,把船也涂成了绿色,自称“绿船班”,别的戏班都到八和会馆拜田元帅,他们却刻意回避,被同行戏称为“九和班”。
科谱:田元帅
在我国古代,“相公”者或说为唐玄宗朝宫廷乐师雷海青。据说雷精于琵琶,安禄山入长安,掠诸梨园弟子数直人,大会凝碧池强令奏乐,雷抗拒骂贼被肢解而死。闽的梨园祀其神,而去“雨”存“田”,称“田相公“也称”田元帅“。
田都元帅,俗称“相公爷”,又称田公元帅,昊天帝子。是福建,台湾一带的传统民间信仰。与“西秦王爷”一样,是音乐界、戏剧界的保护神。一般来说戏剧界以音乐分类, 北管奉祀“西秦王爷”,南管奉祀“田都元帅”。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天演公司在河南成立采南歌班,专门排演新戏,其实就是”志士班“的对外旗号。第二年腊月在长乐戏院试演,发票千张,观众反应非常热烈。采南团上演的剧目,包括《地府闹革命》、《文天祥殉国》等新戏和一些宣传民族主义的文明戏,受到舆论追捧,称之为”开粤省剧界革命之新声",一扫旧戏卿卿我我、幽咽含怨之风。
有些年轻艺人痛感“吾粤剧界腐败已极”、立志改革戏剧,另辟天地。他们把反映社会变化的题材,谱成讴歌,编成剧本,登台演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青年,联合报界、学界志同道合的人,在惠爱七约创办“影响说法社”,专门排演新戏,把世界时事融入剧中,以迎合清末大兴改革、咸与维新的社会风气。(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