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不配娱乐吗?是的,不配。
《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是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们把焦点放在全球最贫穷的人的身上,来研究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以及他们为什么不能摆脱贫穷。
这是一本很好的认识社会贫富差距的书籍。
《贫穷的本质》中讲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真实调查,我印象很深刻:
研究员问一个穷人,如果你有钱会做什么?
他说会买很多食物,家里人一定会感谢他的。
但是当研究员去这位穷人的家里走访调查的时候却发现,他家里买了电视、DVD等,研究员便问:
为什么不把这个钱用来买食物呢?
穷人说,因为看电视比吃饭重要的多。
全球的粮食产量是足以养活人口的,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发放粮食补助。
而作者发现,越是穷人,越要吃一些便宜却不健康、热量十分高的食品,在口腹上获得满足。
只吃便宜的土豆等,剩下的钱可以让他们做更多的事情,去摆脱贫困的状态,但是他们不愿意。
贫穷让他们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他们的生活能够产生根本性改变可能性,所以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
他们的行为也反应出一种想法,那就是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在这样的逻辑下,省钱对穷人来说简直是灾难。
穷人可以通过减少日常开销,存储小额现金,累积一笔财富。
少喝一杯茶或许能存上5美分,但这需要自控能力。
穷人需要与自己内心搏斗才能将牙缝里的5美分存入银行,而这对富人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穷人是如何逃避沮丧的?
书里引用了奥威尔在《通向威根码头之路》中的一段描述:
他们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命运,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强自己的忍耐力,他们也不一定会排斥奢侈品。
因此,在长达10年的沮丧期内,所有的廉价奢侈品的消费都有所提高。
于是,他们更加贫穷。
更多的大道理、调查、研究,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不过我从书里总结了几个,我觉得对普通人有用的、可以摆脱所谓的“穷人思维”的点。
可能不到位,但是发出来大家讨论:
走出“贫穷陷阱”10个建议
(1)全面降低娱乐开销;
(2)适当减少日常开销,存储小额现金;
(3)不购买廉价奢侈品;
(4)不把钱花在婚礼、葬礼等事情上、不考虑面子;
(5)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来源、多看、多了解不同的渠道;
(6)一定完成基础教育,尽可能接受更高级的教育;
(7)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
(8)敢于冒险;
(9)做退休计划并加入社会保障;
(10)提前关注医疗,降低大病开销风险。
看下来,感觉穷人翻身真的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