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教育夯实新质生产力根基。教育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对于夯实新质生产力人才根基具有基础性作用。要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和优势产业领域,培育用好标志性科技人才,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亟需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从而壮大数字化人才队伍。高校应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教育新模式,将数字化相关的技术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数量与质量。
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着眼于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贯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要依托科技创新加快补齐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短板,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保障现代产业体系的安全性,这些都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主流力量,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多措并举育才引才、留才用才,为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的人才支撑。加强高能级的科创平台载体建设,拓展顶尖人才培育、引进新渠道,要以人才链为总牵引,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撬动资金链,推动人才工作为标志性产业链发展融合赋能,更好发挥集成效应,形成上下对接、各有侧重、系统有序的人才整体支持计划,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