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常常被灌输一个信条:做事永争第一。学生时代,第一名的总是获得最多的表扬;体育比赛中,所有的镜头都集中在第一名身上;竞争中,唯一的目标似乎就是爬上最高的位置。每个人都把“第一名”当作人生的信条,然而,到了职场,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职场中,那些锋芒毕露、奋力争先的领跑者,并不一定能够迎来好的结局,甚至并不一定能保持安全。相反,往往是那些不争不抢、默默跟跑的职场人,最终成了赢家。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我们来看看“跟跑”策略如何在职场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职场中不争不抢的赢家
我们公司曾有一个销售总经理的空缺,候选人中有两位选手。一位是业绩突出的销售总监,刚刚被提拔为销售总监,虽然他的业绩非常亮眼,但他刚刚开始担任这个职务,尚未经过完整的考核期。另一位是业绩平平的销售总监,但他对公司各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做事稳重,领导也很放心。两位候选人的性格和工作风格截然不同。
第一位总监非常渴望通过这个机会晋升,因此他积极拉关系、走人情,在董事长面前频频表现自己,还立下了军令状,表示自己一定会完成任务。而第二位总监则表现得比较随意,仿佛并未把晋升当成一件事来做,对这一机会没有强烈的追求,依旧与大家和谐相处。
最后,第一位总监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成功晋升为销售总经理。而第二位总监看似“无所作为”,依旧稳稳当当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并未急于争夺领导位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位总监的问题开始显现。他对公司的情况不够了解,面对新项目时也屡屡出错,最终未能完成董事长所要求的目标,在一年后的考核期结束时被迫另谋高就。
此时,第二位总监——那个低调稳重、看似不争不抢的人——顺利地接替了销售总经理的位置。由于他在第一位总监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管理起来游刃有余,业绩反而做得风生水起。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时过早争抢到的职位,未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利。而不争不抢、处于不败之地,反而能在时机成熟时迎来真正的机会。
职场中的“跟跑”策略:隐忍与积累
在职场上,有时候“跟跑”策略并非意味着懦弱,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智慧选择。对于没有充分把握能够赢得竞争的职场人来说,选择不争不抢,保住现有位置,积蓄实力等待机会,是一种更加理智的策略。
“跟跑”策略并非消极等待,而是主动选择安于现状,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成公司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当自己还没有能力去争取更高职位时,安于现状,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与管理能力,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此外,过度表现出自己的野心可能会引起同事或上级的警觉。一个野心勃勃的员工,往往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威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相反,保持低调,先做好本职工作,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可靠性,会让你更容易与同事建立起和谐的互助关系,并能获得领导的信任。
职场中的“跟跑”策略:慎重承担责任
对于职场中的一些新业务和新项目,在不确定性较高、把握不足的情况下,不必过于激进地去担任第一线的责任人。虽然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如果项目风险过大,难以把控,就最好选择“跟跑”策略,充当二把手,与其他能力强的人一起分担责任。这样不仅能减轻自己的压力,还能积累经验,避免因为项目失败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
“明哲保身”并非意味着逃避责任,而是在面对未知风险时保持谨慎,稳步前行。在面对不确定的挑战时,选择一个稳妥的策略,能够让你在职场中长期保持竞争力,而不是因为一次失败而失去更大的机会。
总结:职场中不必争第一,适时“跟跑”反而能赢得更多
在职场中,不必盲目追求争第一,尤其是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过于急功近利的表现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甚至带来不必要的职场压力。相反,采取“跟跑”策略,安于现状、积累经验,等待时机,往往能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聪明的员工懂得在时机不成熟时选择沉淀自己,待时而动。职场并非一场急功近利的竞争,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长跑。在这场长跑中,拥有耐性与积蓄实力的“跟跑者”往往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因此,职场中的我们应当学会在适当的时机放低姿态,不必时时刻刻争第一,而是通过默默积累与谨慎选择,最终成就自己的职场之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码字不易,请给个点赞、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