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东西,翻出来上师范时父亲写给我的信,现在读来,依然受益匪浅。虽然父亲小时候因病只是初小毕业,但他的字写得很漂亮,文章也写得好。在我印象中,小时候过年时,村里好几家的对联都是他写。写完后村民们还会进行品评,每次父亲写的对联都被啧啧称赞。到我上师范时,每隔一段时间会收到父亲的来信,而宿舍的姐妹们每次都争相传看。不只因为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更是欣赏带有古文气息的内容。下面是我上师范后第一次给家里写信时父亲的回信。
XX吾儿:
天气转寒,棉衣当添。何时回家望来信。父亲幼年丧母,温饱尝不可得。勉励求学五年有余,学识浅陋,去信惹同寝学友见笑,深感惭愧。
家书抵万金,然儿为师范学生,来信字迹潦草,词语紊乱,每纸必有墨点,纸上又开天窗,尤其是给你姨的信,简直是写了一些无聊的话。吾儿荒唐至此,使父羞于示人,深感遗憾。写信古称修书,当为谨慎之意,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一、开头如何写。儿不独有爸爸一人,妈为生母,绝非冬月芦花,当念养育之恩;哥为胞兄,不忘手足之情。
二、字典字帖为儿之师,一笔一划自当书写整齐,字斟句酌,逻辑分明,纲举目张,碑林书法当去一睹。
三、卦、掛无对错之分,而为繁简之别,如你所见,则误人子弟非浅。
以上各点是否妥当,望你自忖。是否省城水土有异,为父不得而知。你的相片已洗好,小妹底片照坏,下次寄去。附上你来信片段,自己细看。居高临下的说教太多,望儿体谅父亲的用心之良苦。
11月19日零点草
之所以收到这封回信,是刚刚步入师范,第一次给家里写信时,想着母亲不识字,信是写给父亲的,于是抬头只写了“爸爸”一人,后面内容也是语言随意。父亲为了让我有所悟,特意将我信的后半截剪下来,在每一个有问题的句子旁边进行了标注并附带批语。比如我写了一句“我写字特乱,写信也不打底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请父亲大人见谅。”父亲将这句话划出来,并在下面写上“不虚心,慌。既然不行,为什么不打,信口开河。”还写了“无法见谅”几个字。小小的半张信纸父亲给我指出了十几处问题。快过去三十年了,今天再次读来,仍为自己当时的慌张脸红,也为自己至今无法达到父亲的水平愧疚。(请忽略我难看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