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人们把问题归咎于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内部属性,也就是说他们或是其他的本身就是问题,但这种信念是无益于问题解决的。外化对话能让人们体验到自己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个人。
优点:有助于人们解除在问题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自我认同得出的消极结论。
方式:
来访者假设自己处于一个新闻调查记者的立场。这样有助于揭露问题的特征、表现及其结果。
(但不鼓励来访者与问题直接对立。去描述问题,而不是控制问题,这样的暴露有利于减少来访者受到类似问题的影响。避免使用击败或斗争这种说法)
比喻/隐喻
优先选择申诉比喻,例如对于大小便失禁的孩子说“把我的生活从捣蛋鬼先生手中夺回来”,而不是竞争型比喻“打倒捣蛋先生”。例如对于解决恐惧问题的孩子,说“教育它们”而不是“消灭它们”。
极端化:千万不要把问题定义为完全消极的。
立场说明地图:四种问法
1.商讨一个独特的、符合经验的问题定义。
例如对于大小便失禁中的问题的专业定义被更加贴近的捣蛋鬼先生所替代了。
2.描述问题的影响。
可以包括以下部分:家里、单位、学校、同辈交往环境;家庭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朋友关系;自我认同,包括问题对人的目的的影响,希望梦想,愿望,价值;一个人未来的可能性以及人生的限度。
3.评价问题行为的效果。
例如:这些行为对你来说还好吗?你对这些发展感觉怎么样?对于这些结论你有怎样的立场?当我们谈到这些时,你怎样定位自己?这些发展对你来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或是两者都有,或是两者都不是,或是介于两者之间?如果这就是你生活的命运,你对他有什么看法?
这些问题能让人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生活的独特发展,因为在生活中这些评估通常是别人做的。
4.论证评估。
第4个阶段重点是询问“为什么”人们做这样的评估。
例如:你为什么对此感到不舒服?为什么对这样的变化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你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这样的立场?
有时让来访者讲述一个故事来解释为什么更合适,例如:你能告诉我你的一个生活故事,让我更了解为什么你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采取这样的立场吗?你爸爸会讲一个什么往事来说明为何你这么不高兴?
还可以例举他人:前几周我见过一个和你面临同样的处境,他也对生活中的发展不满意。当我问到他为什么对生活不满意的时候,他说……这对你的情况适用吗?或是你的回答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