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突然偶遇了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寒暄的时候我感叹,“这么久了,你还是没有变。”她笑着回答:人真正的改变都埋在心底,或许你看不见,可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
那一瞬间,这句话好像在我脑海中炸开,让我一直记到了今天。
卢思浩曾经写过一段话,“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跟世界相处,首先得学会和自己相处。”某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走在校园里,正百无聊赖地看着头顶的星光时,转过身,看了一眼我走来的那条路,心里不免在想,这样的路,我余生的几十年里还要走多少次呢?那一刻,回望的路口仿佛变成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成长剪影,烦恼、快乐、忧伤、痛苦,被这四个字充斥着的生活,好像在模糊的记忆里变得清晰起来了。
从小到大,渴望被父母理解的我们,用“叛逆”二字宣告着自己的不满,而面对我们的抗议,总会有声音在我们耳边说道:没事的,到时候就轻松了。等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等你找到工作就轻松了,等你结婚就轻松了,等你退休就轻松了。生活就是这样,偏要在我们满怀希望时给我们看残酷的现实,磨平我们的棱角。
以前的我,往往不知道痛苦的来源在哪里,于是消耗着他人的热情,来满足自己的快乐。当初的烦恼仿佛真的就像灰尘一样,现在看来简直微不足道,轻轻一下就被风吹散了。
有人说,当我们对以往的痛苦麻木时,就代表着成长。现在站在来时的路口,我突然能理解了。烦恼是阶段性的,当时的烦恼当然微不足道,因为新的总会代替旧的,大的总会代替小的,问题不在我们究竟成长了多少,而是我们麻木了多久。当眼睛看过了太多次分离,眼泪冻僵了脸颊,心中自然就会对未来下一个定数,这是残忍的,如果不长记性,还要拿着一把刻刀,痛苦一次,就在心中戳一个洞,疼的醒目了,记忆才能深刻。
反反复复,人就真的麻木了,在心里筑起了一大片高墙,从此放行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再弄疼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往往都是冷漠和敷衍,而真诚却如此少见,真诚的人有魅力吗?答案当然是有的,就像在一捧沙子里发现一颗金子一样,我们往往关注与众不同的事物,推崇它,赞美它。
回想起现在对于未知的无措,艰难学习成长的我,在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举步维艰,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迷茫、无助,这往往是我最讨厌自己的时刻。而那一晚,我好像对于这样的自己慢慢释怀了。接受突然到来的无力感,不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宽限吗?我知道,未来生活中,无力的事情还有许多,即便对于长远的规划,我们做了最为细致的准备,也可能被一场洪水冲的七零八落,或许学会接受,才是成长的关键,才能跳出生活的死循环。
我曾经写过一段话:人往往渴望占有所有幸福,一旦得到,却又问自己的内心,我所得到的会不会长久,于是痛苦和猜忌就成了孪生姐妹。我有一位学姐,她是我最为认可的人之一。当我沉溺在功名利禄中无法自拔,甚至夜夜为其失眠、痛苦煎熬时,她对我说:你要在你适合的时间段去做适合你的事情。
接受,就是一种合适的态度。我们往往认为口腔中最受用的是锋利的牙齿,可牙齿总有一天会脱落,只有柔软的舌头,才能永远保留。我曾经也对其他人十分苛刻,而现在想起来才发现,只是步调不同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时区,为什么要像秦始皇一样“焚书坑儒”呢?
生活,就是如此。我看过了一个又一个风景,陪伴了一个又一个人,可心中的寒冬仍然还是赖着不肯走,终于等到我不再期待下一个拐角的时候......春天悄然来了。
所以,我远方的朋友,生活终归是沉闷的,但总会有一阵风,能吹散所有不安。
何其有幸,每一个我遇见的人,都给我带来了那一股风,虽然有些人遇见就是为了告别,告别过后也从未再相见,可是,我终于可以坦然接受身边人的来去,接受生活的打击和惊喜,接受沿途的风景,接受路人的善良与恶意,接受生活的馈赠,接受路途的遥远和荆棘。
不辜负身边的每一份风景,去远方才能真的有意义,如果有人试图用苦痛将我们变成苍老的大人,那我就要我们永远年轻。
写于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