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上练习课,小D连忙把他的那份练习题递过来,用于放在多媒体上展示。想到他写字工整漂亮,平时做作业正确率极高,又是主动递过来的,我便没多想,接过来放在投影仪上展示讲解。
开始还好,全都对。但是越往后,发现的纰漏就越多。不是忘了验算,就是少了一步,解决实际问题都没写答案。一看就是火急火燎地做完,图省事答案也没写,也没检查。
而小D在我讲题过程中,数次向同位耳语,同位因不堪其扰而投诉他。我先后提醒他4次,但他还是忍不住转向同位。我警告他,如果再这样干扰同位,下课后给你调位置。
02
下课后,我让他去办公室。他来到办公室后,一言不发,三缄其口,眼圈有些发红。看起来,有些委屈,但还是倔强地不说话。
小D这个学生,是我办公室常客。不过,别误会,大多数的时候是来当我的小助手。这个小朋友思想成熟,眼头活,思维敏捷,读书多,善解人意,语言表达能力强,做事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字写得极其漂亮,待人大方得体,有礼貌……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不例外,也有一些作为学生的“致命”缺点:上课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讲,做作业或做试卷缺乏耐力,用很少的时间做完后就算交差完事,根本不去检查,常常在细节上粗枝大叶。之前,上课还好接话。
客观地讲,他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但学习习惯目前还跟不上。有些眼高手低,学习不够踏实。
为此,找他谈过几次话。近一段时间,课堂上表现出现明显的进步,听讲很认真,也能积极举手发言,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肆意抢答。
只要他愿意,他是可以做到的。看来,他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03
这次,他就站在我跟前,继续保持沉默。我告诉他,如果现在不想说也没关系,等想好了再告诉我。
他走后,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之前的几天都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反复?是同位“举报”他讲话,我让他专心听讲,保持安静,口气过于生硬了?还是,他不想调位置?或是他练习题上的错误太多,脸上有些挂不住?
下午,他来找我,还是不说原因。我告诉他,你不说我来猜,猜对了你就点点头。前两条原因都不是,猜到第三条,他点了点头。
我告诉他:“老师很高兴你是因为这个原因,说明你很有上进心,你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其实这些错误都不严重,只要稍微花点时间就可以规避掉。没有人能做到很完美,即使神童也不可能一次性全做对。当然,老师也做不到。每次做练习或试卷时细心读题。做完后,再花上一点时间耐心检查,就可以把你之前的漏洞补上。在细节上做到极致,远胜于你做过一百道题。那些你看不上的答案、单位都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我接着对他说:“即便如此,也不应该讲话干扰同位。你的同位数学基础不太好,难道你想看到,她因你分心而落后吗?”
他摇了摇头。
我说:“既然你也不想拖累同位,以后请不要在课上干扰她。但她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多教教她。只要不影响她,位置可以不用调。”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鉴于你能坦诚相待、如约而至,奖励一颗棒棒糖。”说着,递给他一颗棒棒糖。
他拿着棒棒糖,向我道谢后,高兴地离开了。毕竟,还是小孩子。
04
回过头来反思,其实当时自己不够细心。拿到他的试卷后,应该检查一下,这样就不会让他暴露错误,当众出丑。偏偏低年级的小朋友又喜欢挑刺,还心直口快。
试想一下,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看到别人把自己的错误一一说出来,自尊心上肯定很受伤。所以,只能以回避的方式找人讲话犯错误,以掩饰自己的羞愧难当。
尽管小D看起来,思想成熟、老道,平时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毕竟是孩子,也希望被同伴和老师认同才主动呈上自己的作业,结果适得其反,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这件事上,我是后知后觉。还好,我没有一味地批评他。希望通过这件事,让他学会认真答题、耐心检查,做到真正地有效学习。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意思是说,要注重受教育者内在的变化。只有当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希望通过这件事,小D能幡然醒悟,认真对待学习,真正地学有所成。
05
透过小D课上讲话这件事,虽然剖析出现象下掩盖的真相,但讲话这个问题客观上存在,而且不能置之不理。
用调位置来解决是下下策,在大禹治水中属于“堵”而非“疏”。教育学生,不能因噎废食。
今天,小D整节数学课的状态都很好,并针对我提出的开放性问题,给出了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