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成长颁规划:做一个满血复活的“六一”居士
十三、保有一股“成功再建功”的“精气神”
➤改造我们的“三观”
➤幸福是苦出来的
➤在青春的接力中走出让自己吃惊的我
崔志钰说得好:“成长就是不停地行走。”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教育信仰也是一种仁。对信仰,我们要怀有强烈的信念,要让它着土生根,开花结果。
十四、倡行一种“对、像、行”的教学主张
做“明师”,过一种明明白白的课堂生活;立“主帅”,使实践行为不再是“乌合”之举;重组合,在元素新构中盘活知识与智慧;成“名师”,以正向的影响产生更大的效能……
➤聚精,才能会神
➤从实践中来,再把实践带向明亮那方
➤要百搭,而不要白搭
当我们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课堂瞬间都能让人品味出一点儿主张的味道,当这种味道已经成为一种稳定而鲜明的教学精神、教学性格时,我们所成就的绝不只是教学主张本身,还是我们整个的教学,是我们完整的教育生活。
当我们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课堂瞬间都能让人品味出一点儿主张的味道,当这种味道已经成为一种稳定而鲜明的教学精神、教学性格时,我们所成就的绝不只是教学主张本身,还是我们整个的教学,是我们完整的教育生活。
名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在教学实践中炼一练一恋。”我想,还应该再加一个“链”字。因为,好的教学主张犹如一条金链,把零碎的思想连接起来,把教学的理想与现实连接起来,也把志同道合的人连接起来。
十五、做实一个与教学主张相呼应的课题
➤“完美互逆”铸就合金品格
课题和教学主张之间彼此朝着对方走几乎是唯一合理的关系。也就是说,课题即是用来研究教学主张的,教学主张也要用课题来推进和实现。课题的主要观点就是教学主张,而教学主张即为课题的思想灵魂。双方倘能“双向奔赴”并“完美互逆”,那将铸成合金般的品格,拥有合金般的力量。
课题就像一只母鸡,且行且食,然后产出一枚有一定衍生力的鸡蛋——教学主张。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应有课题诞生;哪里有困惑,哪里就应有主张干预。
➤用合金锻成有思想的技术
➤把“立项权”攥紧在自己手里
十六、写一本基于课题、指向主张的专著
因写作而阅读,在写作中建构,为写作而行动……此时的阅读、建构与行动等都是“最好的学习”。
教师写书,出书,只要动机纯,又是认真对待的,写书总比不写好。写书总能让我们有所进步,写书的教师成为卓越人才的概率更高。
➤人人写书,“非不能也”
用写专著的任务进行逆向成长设计,并不断地付诸实施,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成长范式。不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作者,更多是学、思、行之后去著,走的是归纳之路。这里所说的设计与实施,从整体上看,走的则是演绎之路。
➤用写专著的任务进行“逆向成长设计”
➤没有黄金屋,却有登峰梯
对于有一定品质的教育作家而言,写作本身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越写泉眼越多,也越容易被激活,不会出现稍写一写即资源告罄的窘况。不管怎样的书,只要不是胡拼乱凑的,就得有一定的体量和体系,而这些都不是随便能有、唾手可得的。
专家引领是乘电梯,而教育写作是爬楼梯。作为一种“登梯运动”,写书时,我们的脚步会更为矫健有力,姿态更为洒脱优美,而登高所见也是更为壮丽的景象。书中没有黄金屋,但书中自有“登峰梯”,使我看到更多的风景,感受到更大的景深。
教师有不写作、不写书的自由,但写作尤其是写书将使我们收获更大也更富深度的心灵自由。
十七、建成一支朝向一致、坚强有力的队伍
欢迎成功,拥抱失败,只要努力,就是胜利!
要有价值,更要有生活的欢心。只要对教育、对研究有欢心,很喜爱,才能投入其中,忘了自己。
➤领跑,让自己跑到更领先的位置
法国作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一段名言:“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请你不要走在我的前面,我不想跟随你;请你不要走在我的后面,我不想领导你;请你走在我的身边,我想与你并肩同行。
领跑,让自己跑到更领先的位置。
领路人理应不做天花板,而作动力源。唯有自身动力十足,才能成为动力源头。不唯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要领先,师德师品、精神意志也要领跑。
➤带领他们去没有去过的地方
抱团取暖不是目的,齐飞共进才是追求。
第1次面对名家,从一开始的惴惴不安,到后来的怀疑自我,再到课堂上能把握自我,战胜自我,我实现了一次生命的超越。
不想做就不做,是慵懒的人;不想做去努力做,是意志坚定的人;不想做却做了,而且收获了快乐,则是幸福的人。深度幸福不是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而是创造一片新的乐土。
➤优秀教师说到底是自己成长的
十八、培育一项“诱导”自己、继往开来的成果
➤“为儿童的学习”应是成果培育的第一动力
➤在“后瞻”与“前瞻”的交互中“高瞻”
➤是成长之果,也是成长之阶
➤后记
教育即生活,写作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