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捕捉猴子。
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开一个小口子,放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来,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逃不掉了。
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舍得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常常会嘲笑猴子怎么那么笨,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呢?
其实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猴子放不下的只是吃食,而我们人类放不下的不光是这些,还有名利、虚荣,狂妄,浮躁.……
三国时期的名士祢衡,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却因虚荣狂妄,自以为是,召来杀身之祸被记入历史。
1: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
经典原文: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难点注释:
矜高倨傲:自夸自大叫矜高,态度傲慢叫倨傲。
通俗译文:
心高气傲、妄自尊大,是虚浮之气的表现,如果能够抑制这种浮夸的不良习气,心中的浩然之气就可以展现出来;
欲望、杂念都是意念活动的妄想,如果能够消除这些胡思乱想的念头,真正的本性就会出现。
2:感悟智慧
《道德经》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真实的话往往不动听,动听的话往往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无理狡辩,好辩的人往往强词夺理而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自己,卖弄自己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从老子这段经典的话中,可以知道矜高倨傲、自以为是、喜欢卖弄的人,大多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不过是故作渊博而已。
其实,这正是一种心性浮躁、虚荣心过度的表现,如果不将这种娇柔做作的毛病除掉,正气就很难得以伸张。
小故事1: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常常口出狂言,恃才自傲,曾对人说:
“凭我的文章,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
杜审言因自己的自不量力,常常被后世所嘲笑。
正如有句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一个骄傲自夸的人,恰恰显出了他的见识浅薄,而像诗圣杜甫这样谦逊的人,才是真正为世人所尊敬、膜拜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生命如一叶小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轻松抵达彼岸,不至于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果断舍弃不需要的东西。
有些人放不下眼前稳定的收入,天天加班熬夜,没有时间学习、精进,耽误了更远大的前程。
有些人放不下一夜暴富的诱惑,结果钱没赚到,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些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尊严,结果事情败露,追悔莫及。
佛家有句话叫做“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
意思是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把握重心、实实在在,要去除那些浮华虚伪的心态。
倘若心中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洒脱,多一些“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浪浸,生活就会过得悠然自得。
小故事2:
有一位苦行僧要离开村庄,到山中去隐居修行,临行前他只带了一块布做衣服。
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他还需做一件衣服替换,于是他又去向村民乞讨一块布。
回到山中后,他用那块布做了件新衣服。
夜晚打坐时,他发现屋内有一只老鼠,正在咬那件新衣服。
可是他又不忍心打死那只老鼠,因此又到山下去要了一只猫回来饲养。
得到猫之后,他又想:“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吃老鼠,总不能让猫跟着我吃山果野菜吧?”
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猫就可以喝牛奶。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每天要花很多功夫照顾那头乳牛。
于是他又回到村庄,找了一个流浪汉到山上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跟他抱怨说:“我要结婚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
修行者想想也是,他又不能强迫别人,跟他一样过清心寡欲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可能你也猜到了,后来整个山村都搬到山上来了。
欲望就像一个连环套,一个套着一个,永远都不会满足,也没有尽头。
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个人心中只有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才能超凡脱俗,不被欲望和杂念驱使,从而使心灵回归本真。
3:精彩典故:祢衡以狂杀身
祢衡是三国时的名士,史书上评价祢衡“人皆憎之”,他因为恃才傲物,张狂的无所顾忌,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祢衡所处的时代,各类人才辈出,但是他目中无人,常常称孔融和杨修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当时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相互博弈,曹操想找一位名士,去游说镇守荆州的刘表支持自己。
孔融就向曹操推荐了好友祢衡,曹操也听说过祢衡的张狂,不太情愿召纳祢衡,祢衡来时,曹操未起身让座,祢衡并仰天长叹:
“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
曹操说:“我手下有数10名盖世英雄,怎么就没有一个人?”
祢衡请曹操指出有哪些人英雄?
曹操说: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就是汉高祖时候的萧何、陈平也比不了;
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就是古代猛将岑彭、马武也赶不上;
还有从事吕虔、满宠,先锋于禁、徐晃,又有夏侯淳这样的奇才,曹子孝这样的人间福将,怎么说没人?”
祢衡笑着说:
“荀彧可去吊丧问疾,荀攸可去看守坟墓,程昱可去做门卫,郭嘉可读诗念斌,张辽可去击鼓鸣金,许褚可去牧羊放马,乐进让他诵读抄书,李典可传送书信,
吕虔可让他磨刀铸剑,满庞只会喝酒吃糠,于禁可做个泥瓦匠,徐晃可宰猪杀狗,夏侯淳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叫做‘要钱太守’,
其余的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曹操被他气得面色铁青,说:“你竟敢口出狂言,你有什么能耐?”
祢衡自吹自擂:
“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让皇上成为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媲美,我怎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这时张辽在旁边,拔出剑要杀祢衡,被曹操阻止了,因为曹操不想背上杀名士的骂名。
并想法子侮辱祢衡,让他击鼓。
第二天中午,曹操并在丞相府邀请了许多客人赴宴,命令祢衡击鼓助兴。
祢衡精于音乐,打了一通“渔阳三挝”,音节响亮,格调深沉,余音绕耳,当场听到的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这时,曹操的侍从故意找茬,叫道:“打鼓的为什么不换衣服?”
原来当时的礼节,打鼓人必须换上新衣服,以示对宾客的尊重。
谁知,祢衡非但不认错,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站在那里。
曹操看到这个情景,大声呵斥:“在朝堂上,为什么不懂礼仪?”
祢衡说:“目中没有君主,才是不懂礼仪。我不过是暴露一下身体,以示我的清白罢了!”
曹操逼问:“你说你清白,那么谁又是污浊的?”
祢衡直指曹操说:
“你不识人才,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听忠言,是耳浊;不通今晓古,是脑浊;不能容纳诸侯,是胸浊;经常打着篡夺皇位的念头,是心浊……”
祢衡这一番犀利的言辞,当面抨击曹操,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
好友孔融只好在曹操面前为祢衡巧妙开脱:
“大臣像服劳役的囚徒一样,他的话不足以让英明的王公计较。”
曹操听出孔融在帮弥衡求情,而他也不想在这宾客满座的场合,承担残害人才的恶名,就饶了祢衡一命。
后来就把祢衡打发到刘表那去,当时京城里的名士、文人们就到京郊去送祢衡。
送他的时候,大家都约好了说,祢衡这个家伙一贯到处骂人,十分可恨,等会他来了,我们都不起来,给他点眼色看看。
于是祢衡来了以后,这些送行的人,有的躺在地下,有的坐在地上,都不理他。
然后,祢衡就放声大哭,别人就奇怪问他:“你哭什么呀?”
狝衡说:
“唉,躺着的是尸体,坐着的是坟墓,我来到尸体和坟墓面前,能不放声大哭。”
你说这样的祢衡,刘表会喜欢吗?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还是口出狂言,骄傲不恭,言语讽刺,刘表手下的人也愤愤然要杀掉他。
刘表也不愿意背杀名士的恶名,于是就把他转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祢衡秉性难改,到了江夏那里仍是轻慢黄祖。
黄祖是一介武夫,性情暴躁,哪能受得了祢衡的一番侮辱,愤怒之下,挥剑杀了祢衡。
李白在他的那首《望鹦鹉洲怀祢衡》中写道: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才高竞何施,寡识冒天刑。
意思是魏武帝是经营天下的王者,而祢衡的视野就像天下的蚂蚁一样窄小,正是恃才傲骨,见识短浅断送了祢衡的性命。
易中天教授也评价祢衡:“不是傲骨是狂悖,目空一切,谁都看不上,实在是太张狂了。”
佛陀在《法句经》中说: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也就是说,念头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清净的念头带来快乐,而杂染的念头带来痛苦。
念头就像一块磁铁,你想要什么就吸引什么过来,你想要什么呢?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