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比读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识字与写字”,纵向对比读,横向对比读。尝到了甜头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对比读。这次读的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阅读与鉴赏。采取的依然是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读的方式。
一、纵向对比读阅读与鉴赏,以2011版和2022版对比为例,对比表格如下:
通过表格,分析阅读与鉴赏,2011版和2022版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2011版本的基础上,2022版增加了“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第一次,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了“尝试阅读整本书”的要求,第一次提出“用自己喜欢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在阅读和表达上对孩子的要求提高了,也是顺应了第一学段的孩子的成长需要。事实上,第一学段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读整本书,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整本书的,因为我刚读完一年级的女儿就在今年的暑假第一次尝试着读完了几本整本书,也尝试着写介绍她喜欢的书的日记,她在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她读过的那一本本书。
(二)除了增加的内容,在2011版的基础上,阅读与鉴赏的内容只在顺序上作了微调,其他都无变化。
二、纵向对比之后,再对2022版的阅读与鉴赏(小学)进行横向对比。对比表格如下:
横向对比读2022版第一、二、三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发现三个学段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一)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随着学段的提升而提高。
1.关于默读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从学习到初步学会,到默读时有一定的速度,对学生的默读能力的要求是随着学段的提升而不断提高的。
2.关于朗读课文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到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也是不断提高的。
3.关于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和程度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简言之,在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和程度上,是从“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到“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总言之,随着学段的不断提升,要求学生掌握词句的方法越来越多,要求学生掌握词句的程度越来越高。
从学生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来看,第一学段可以采取“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式,第二学段则增加了“借助字典、词典”的方法,第三学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积累”的所有的方法。
从学生理解词句意思的程度来看,第一学段只要求学生“了解词句的意思”即可,第二学段则要求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4.关于标点符号
第一学段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要求“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要求“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从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到体会“。,”的不同,了解“:;”的一般用法,再到第三学段体会“、,”、“;。”的不同用法。对标点符号的掌握也是从易到难的,越到高段,掌握的标点符号越难。
5.关于阅读整本书
第一学段提出“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的要求,第二学段则提出“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提出“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从第一学段的尝试阅读,用喜欢的方式与人分享,到第二学段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与人分享阅读感受,到第三学段,阅读整本书,把握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这本书并说明理由。对学生提出的阅读整本书以及阅读后与人分享的要求也是随着学段的提升而提高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