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原文】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欲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贱悟】
心即理,是阳明先生龙场所以悟出的足以让当日出现电闪雷鸣的大道理。我们做事要循着这个理来,要有个深爱做根,才能有和气、愉色和婉容,但就是事事物物寻理,终其一生也难被恒河沙一样的道理数的清楚。
阳明先生龙场一悟,心即理,明确指出,你要孝顺父母,一定是你的心要孝顺,然后再去找孝顺的方法,买衣服,过生日,生儿子,捂被窝,买空调等等方法不尽其数,这个根本道理不再你父母那里,就在你的心里。
而且,孝顺的心是人人都有的,那不孝顺的人是怎么回事呢?他的心被私欲遮蔽了,比如想要王位而弑父,比如有些人嫌弃父母、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老、父母贫穷等等,都是私欲心比较重。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天理于心怎会不孝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去人欲从而让天理显现。
当天理能显现光明,光明的德行必然被光明,此时你的心就是圣心,你若能让此光明常在,你就会让你的圣人之心常在,这颗心与心外的事实物物都是一一相对的,阳明先生也比喻此心为明镜能照世间万事万理,去除私欲就是擦亮这个明镜的过程。这个有点像神秀大师的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一个渐修佛法的过程,大部分人要这样修的。但是对于有上上慧根的人,六祖修改神秀的偈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心性之学,见性成佛,性即理。所以以六祖提出人人都有佛性,你不要到外面去找佛了,人人心里都有一座灵鹫山,佛就在你的心里啊。
阳明先生也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圣人就是心里没有私欲全是天理的人。这个思想我认为绝对是来源于佛教思想的,因为佛教在唐就提出了类似的思维方式。但是,虽然来源于佛教,也确实是属于阳明先生的,几百年间没有人在儒学中提出这个观点,这是阳明先生以心映照万物所得。此心即理,是适用于佛儒道、东西方和天地万物的。也就是心即理,天地万物为一体。阳明先生让儒学也有了宗教色彩。
很久以前我的一位前辈就跟我讲过,说有一位红衣大主教说:从小我就想改变世界,并为此努力,但最终他发现他连身边的人都不能改变。所以他开始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了世界。我是相信心物一元的,你的努力必须与形式姻缘,外面的理对应上,就是心即理,就是达到一体,才能够改变环境,或者被环境所接受,才能实现以心转物。
心即理时,就是知行合一之时。2017自己买了一套新房子,装修完成邀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温居。当天我的领导对我们一起创业的兄弟们讲了他爱人得过肺癌,因为早期就发现,奇迹般治愈了的故事。要求我和另外两个兄弟一起把烟戒掉,否则发现抽烟1根罚款3万元。三万的罚款足以让当时的我们毛骨悚然,但是,过了一年只有我一个人把烟戒掉了,因为当时我自己也正想着要戒烟,心与理达到“即”了,而另外两位兄台,心是心,理是理,当心和理不是“即”的时候,心也是能找到很多其他理的。
也有人说,我也知道心即理,我就想成为有钱人、首富怎么就不行。其实,是因缘没到,不是心即理没到,只要有一丝一毫没有与天理相和合都是不可以的。现在的很多人想变世界首富,真的得去死,从新投胎。就算重新投胎,也是有条件的。那种条件叫福慧,我认为是修来的。修心即理,就是修福修慧。有些时候心对应福,理对应慧。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希望你有一天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2019-06-15 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