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的分寸》

陈姐的茶馆开在老巷深处,红木桌子被茶客的胳膊磨得发亮。我总爱午后去坐,看她如何应对三教九流——有西装笔挺的老板,有穿拖鞋的街坊,还有背着书包来蹭空调的学生,她都应付得游刃有余,像在水里游了半辈子的鱼,从不会溅起多余的水花。

那天邻街的张太太又来了,一坐下就拍着桌子骂儿媳:“整天就知道买包,孩子哭了都不管,要不是看在孙子的份上,我早让儿子离婚了!”陈姐给她续上菊花茶,没接话,反而指着窗外:“您看老李家的月季,昨天还打着苞呢,今天全开了,粉嘟嘟的,配您这件红衬衫正好。”张太太愣了愣,顺着她的手往外看,语气缓了些:“可不是嘛,那品种还是我给老李的呢……”等她骂骂咧咧地走时,手里多了一包陈姐塞的茉莉花,嘴里嘟囔的已经是“回头让儿媳也来学学养花”。

我问陈姐:“您怎么不劝她?”她笑,用茶针拨了拨紫砂壶里的茶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插嘴,说轻了没用,说重了记恨你。不如递个台阶,让她自己下去。”

后来我才发现,陈姐的“高情商”从不是八面玲珑的讨好。有回几个年轻人谈生意,为了合同细节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溅到了刚泡好的龙井里。陈姐端着果盘过去,笑着把盘子往中间一放:“尝尝我新腌的酸梅,当年跟我先生吵得最凶的时候,含一颗,再大的火气也能压下去。”年轻人都愣了,其中一个噗嗤笑了:“阿姨,您先生也跟我们似的?”“比你们凶,”陈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他要把茶馆改成网吧,我拿着扫帚追了他三条街。”满屋子的火药味,就这么被几句家常冲散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处理“麻烦人”的方式。巷尾的老王总爱占小便宜,喝了茶不付钱,还总说:“陈姐,你这茶叶沫子给我装点呗,回去给我家猫当猫砂。”换作别人早翻脸了,陈姐却每次都抓一把碎茶给他,还叮嘱:“这是龙井碎,泡着喝也行,别真给猫用,怪可惜的。”有回老王又来,陈姐正在算账单,抬头说:“老王,昨天你家嫂子来买碧螺春,说你最近总失眠,我给她挑了些安神的,她还夸你体贴呢。”老王的脸腾地红了,从那以后,不仅乖乖付钱,有时还会给陈姐带把自家种的青菜。

“您就不烦?”我忍不住问。陈姐正在擦杯子,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手上,动作慢悠悠的:“人啊,就像这茶叶,有的苦,有的涩,有的看着光鲜,泡开了才知道味道。你不能指望每片叶子都合你心意,可你好好泡它,再涩的茶也能泡出点回甘来。”

她这话,我后来在很多地方验证过。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总爱抢功劳,我没像别人那样冷嘲热讽,只是在他又一次把团队的方案说成自己的时,笑着说:“上次你熬夜改的那个数据报表特别清楚,我跟领导提了,他说下次让你牵头做呢。”实习生愣了愣,后来不仅主动澄清了方案的由来,还成了团队里最勤快的人。

楼下的邻居总把垃圾放在我家门口,我没去找物业投诉,只是在她又一次放错时,递过去一碗刚熬的排骨汤:“阿姨,我妈寄了些玉米,熬汤特香,您尝尝。对了,您家孩子是不是快考试了?我这有套真题,回头给您送过去。”第二天一早,我家门口干干净净的,还多了一袋洗干净的草莓。

渐渐明白,高情商从不是虚伪的附和,也不是圆滑的算计。它是陈姐递出的那包茉莉花,是给实习生搭的那个台阶,是递给邻居的那碗汤——像泡茶时的那点耐心,不急着下判断,不忙着分对错,先试着往对方心里添点暖,再硬的冰也能慢慢化。

就像陈姐茶馆里的那副对联:“浓茶淡饮皆有味,远客近邻都是缘。”人际交往的智慧,大概就是把别人的棱角当茶梗,不硬碰硬,而是用点温度和时间,慢慢泡出另一番滋味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老碗茶香 清晨五点半,山城还沉浸在靛蓝色的晨雾中。老陈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老永久自行车,车筐里晃荡着刚从...
    在路上yz阅读 48评论 0 5
  • 茶馆里的苦与甜 北平城根儿下的裕泰茶馆,打清末就立在那那儿,如今门框都磨出了包浆,掌柜王利发擦着八仙桌,眼角的褶子...
    d32373120f13阅读 40评论 0 2
  • 一、紫砂壶里的第一口茶 老陈揣着保温杯走进巷尾茶馆时,老板娘正用抹布擦着红木桌,见他来,头也没抬:"还是碧螺春?"...
    落叶之秋意阅读 682评论 1 2
  • 裕泰茶馆里的“钱经” 裕泰茶馆的铜壶又开了,白气裹着茉莉花在八仙桌间绕着舞。午后的日头斜斜钻进门窗进来,照得掌柜的...
    d32373120f13阅读 384评论 0 1
  • 丽城开了一家小酒馆,叫“讲故事酒馆”。 酒馆很小,藏在一条曲径幽深的胡同里。 有那么一天,有个女人走过这个酒馆,伫...
    雅雅走走阅读 5,92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