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1.概述
定义 |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意味企业的会计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更。 |
---|---|
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 ①与以前业务有本质差别的情况采用新政策; ②首次发生的事项采用新政策; ③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新政策。 |
需要披露的会计政策 | (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 (2)存货的计价,是指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例如,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计量方法。 (3)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4)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对无形项目的支出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 (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7)收入的确认,是指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方法。 (8)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即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 (9)外币折算,是指外币折算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汇兑损益的处理。 (10)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原则。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等。 |
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两种方法)
方法 | 步骤或要求 |
---|---|
追溯调整法 |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步骤: ①按照新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交易; ②计算新旧政策差异; ③计算差异所得税影响金额a(影响递延所得税,不影响应交所得税,a=累计影响金额L×所得税率T); ④确定前期每期税后差异; ⑤计算累计影响数。 (2)相关账务处理: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盈余公程”“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考虑所得税时,还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3)调整报表项目。 (4)调整附注:会计政策变更一定要在附注中说明。 |
未来适用法 | 未来核算按变更后的政策处理 |
考点: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划分
项目 | 具体会计事项 |
---|---|
会计政策变更 |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3)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核算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4)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销售费用变更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5)分期付款取得的无形资产由按购买价款计价变更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6)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变更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7)对合营企业投资由比例合并变更为权益法核算等会计。 |
会计估计变更 |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和净残值的变更; (2)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年限和净残值的变更; (3)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4)建造合同履约进度的变更; (5)公允价值确定的变更; (6)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确定的变更; (7)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方法的变更; (8)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定的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