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 社:土地神。这里指社主,即为土地神所立的木制牌位。宰我:孔子学生。姓宰,名予,字子我。
2. 夏后氏:即夏朝。
3. 遂:完成。
4. 咎:追究罪过。
5. 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齐桓公的宰相。
6. 三归:按常例应缴纳给公家的市租。
7. 摄:兼职。
8. 塞门:筑于门口以挡视线的屏墙,如同后来的照壁。按礼制,此为天子诸侯所用。
9. 反坫(diàn):土筑的平台,用于国君间会见的仪式上,宾主饮酒后,把空酒杯置于其上。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应该用什么木头。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百姓畏惧而战战栗栗。”孔子听到此话后,说:“已经做了的事不必再解说,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规劝,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啊!”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获取了本该缴纳公家的许多市租,其下属人员都是专职而不兼任职事,哪里说得上节俭呀?”
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吗?”孔子说:“国君在门口树立屏墙,管仲也在门口树立屏墙。国君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设有反坫,管仲也设有反坫。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