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有多好呢?她不只是一本书的阅读,分享时对自己思路的再整理……还体现在伙伴们的分享也是一种学习。这次读书会,我对这一点的体会尤其深。虽然读书时,我注意到了“阴影人”这个概念,我也知道了“看不惯的人”身上有自己不喜欢的,不想要的东西,但当时的体会并不深。
读书会上,花花帮我捋顺了,原来我的私人逻辑一直是“我不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寻求或证明我的重要性;然后我也听到了其他小伙伴的关于“阴影人”的分享。
今天早上,当我又看到婆婆为孙子们各种服务时,我才发觉,原来我跟婆婆真的很像,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在寻求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重要。
原来是这样的,事实果真如此!
当我发觉这一点时,心情很感慨,也很激动,特别想跟人分享。随后,我就发了微信给花花,除了我的觉察,更想告诉她的是,读书会的形式真的很好!(这应该是一种鼓励吧!)还有比这更好的福利吗?上课是成长的开始,读书会是成长的继续。非常感恩读书会的存在!
继鼓励咨询小组、鼓励咨询师培训以后,《亲密关系》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体察和认识。但是,在我对自己有进一步认识的同时,深深的痛苦也抓住我不放。我不逃避,不否认,面对。
第一次,痛苦
第二次,痛苦,
第三次,还是痛苦
……
痛苦不减,过去的负面影响还在,我面对痛苦的意义在哪里?
读书会上经莹莹点拨,我才知道我一直陷在我的私人逻辑里出不来,就像书中所说,“我们已知的事物并不能让我们得到平静,或让我们了解自己是谁。只有在我们把误认为是‘知识’的答案都抛开时,我们才能得到无限伸展的自由”。“受苦”的我就有必要问自己一句,“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吗?”或是“我怎样才能平静地接受痛苦?”亲密关系的第五个原则,“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事情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痛苦依然还在,但是我已经不再受苦。
书中还提到,“受害者常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我一看,这状态不就是我自己的吗?原来,我一直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我是“受害者”,我关系的另一方只能扮演“迫害者”或是“拯救者”的角色。一直认为自己很可怜,却没有想到这完全是“自找的”!跳出“受害者监牢”,摆脱自己“受害者”的角色,我应该能看到另一番新天地!
随着写下这些文字,心情也痛快了很多。我的痛苦还在,我的私人逻辑还在。但是,我知道了它们的存在,看自己比之前更明白,不也是一种进步吗?探索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成长的时间也短不到哪去。人和日子都是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