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生时代的写作作业要求,我已经多年不曾为自己写过什么了。
在2023年12月2日,一个偶然间想要尝试着写点东西,一个机缘巧合了解到有个APP叫简书,一个冲动注册了简书账号,再一个信誓旦旦点了参与日更活动,于是乎,有了现在通过简书与大家相遇的我。
所以,我的写作算是始于2023年12月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我妈妈的生日),目前据简书记录,我共写了160篇“文章”,共计14万余字。为何“文章”打引号?毕竟实在是不好意思将其称之为文章。
讲起自己的写作之路还挺感慨的。
注册简书账号的当天,我兴高采烈地向全世界公布《我决定,开始公开地写点东西》,这便成了我来到简书的第一篇公开发文。同日,我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各亲朋好友,但碍于大家没有简书APP,为了方便起见,想着反正都是公开发文,于是乎摸索着注册了个同名微信公众号,打算将简书的公开发文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上,这样就可以厚着脸皮到处求围观啦~这么想,便也这么做了。于是,多年不发朋友圈的我那个公众号被大家当做我的个人“朋友圈”来看。
第二天,冲着自己信誓旦旦参与的日更活动,我在翻看视频之余有感便动手写下了《沿着梦想之路迁徙的候鸟》一文。没多想什么,写完,检查一遍错字,发布,微信公众号同步,关电脑,吃饭。过了几天,竟然被选中上榜了!喜出望外,这无疑是对初出茅庐的我最大的肯定啊!
第三天之后,开始上班,便没时间没精力写,除了工作也没什么感悟,日更更文就变成了当日的心情分享。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都在用心情分享凑更文。
后来,听到喜欢的歌会与大家分享,分享歌曲,分享歌词,分享听歌时候的心情和感悟,于是有了【听歌】系列,多是我的偶像周深的歌。读到喜欢的书也会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目前写过几篇关于《纳瓦尔宝典》《悉达多》和《十分钟冥想》的感悟文章。看到喜欢的影视也会分享自己的所观所感。然而,更多的时候每天真不知道写啥,经常加班出差的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写,经常八九点还在办公室,所以渐渐的为了凑日更,我甚至将去年养成的写感恩日记的习惯搬到简书上来,简书一度成为我的“日记本”,主要目的在于混日更(假装脸不红,心不跳)。
曾经也想过,借简书这个平台完成自己为自己“作传”的小心愿,开启了【小傻妞的人生路】系列,讲述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而且正好可以解决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的困境。写到第二篇,又是一个幸运且偶然的机会,文章被选中上榜啦,并且排名比上一次靠前,说实话,心里是有些沾沾自喜的。但也正因为这次上榜,让我有了压力,总觉着自己不应该像之前一样马虎随意,应当认真一些。于是字斟句酌,反而陷入难产,朋友催更好几回了,但依旧不知该如何下笔,公众号更是周更都不一定更得上,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连在简书上与大家的互动都已渐渐趋近于零。
为了解决自己的茫然,报名参加了读写营,目前仅参加了第七期和现在的第八期。听了老师的分享,我一度思考自己的【小傻妞的人生路】之所以难产是不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就开始。当时完全就是脑子一热,一拍脑袋动手就写,没有列过大纲,没有想过框架,没有思考过主旨,甚至没有想过定性和文风什么的,就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听了各位老师的分享和大家的经验之谈,我更加不敢下笔了,感觉自己就是一整个没有章法地在胡说八道。
现在,我发现了个解决没有写作素材的好思路,那就是蒲松弥太郎的《100个基本》。100个话题,我沿着作者的所思所感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将来源于生活的100个基本回归到我的生活,目前更文两篇,以后应该会继续,算是自己找的100个练笔素材。
在短短的写作经历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只要看上那么几页书,我就觉得自己心中有好多所思所想迫不及待地要跟大家分享,但若忙起来几天不看书,我就觉得连写感恩日记都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所以,想给自己养成阅读的微习惯。之前定下每天阅读十分钟的微习惯打卡,可就每天十分钟,我还是以各种理由借口中断了。今天,阅读微习惯再次重启,这次给自己定下的每日目标是阅读一段话,哪怕只是一句话,也要给自己养成每天打开书的习惯,小到没有理由不去执行的那种。
感恩老师的这次作业,让我借此机会梳理了自己,有惊喜,亦有惋惜,都留于日后思索改进。同时,亦感恩这一场相遇,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