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的教育应该尽早、全面地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创造力,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创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实践并反思,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为之持久发展。
2、更糟糕的是,传统的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培养出假的学习者,以及真的功利主义者。
3、从本质上判断它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者的学习天性,从而实现好的学习效果。在内容上,好的教育应该带给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有关,有助于他解决真实的问题、应对未来的挑战。在形式上,好的教育必须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的热情。
4、主动的思考和反思才能带来真正的学习。
5、当孩子真正被激发时,学习就会自主地发生,而老师要做的是适时地提出好的问题,协助他们思考,让他们更勇敢而自信地向前探索。
6、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时常追问自己:“我该如何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天性呢?”
7、真正的教育一定是通向自由的教育,是让人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自由地探索未知的教育。好的教育并不是在此刻就告诉我们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而在于帮助每一个个体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自由地去探索,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8、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即没有动力去响应未来的变化,也不愿意去适应人的发展,而是反过来让每个个体去适应它。
9、如果教育首先是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不同以往的世界,学习主会变成一个完全自动自发的过程,一个有趣的过程。
10、擅长忘记多少信息并不重要,能够根据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去获取信息、协同他们、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并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重点。
11、教育者提出一个问题的作用,并不是让学习者像问答机一样立即给也答案,而是激发学习者自我思考的动力。
12、学习是为了成长。
13、在漫长的学校生涯中,我们从来没有给予孩子自己做决策的机会,更没有培养他们自己做决策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预期待他们一毕业就完成大项目,这根本就不可能。
14、激发学习者认知结构和能力的改变。
15、培养他区分未知和已知的能力。
16、如果我们在前20年中没有帮助孩子形成自我导向学习、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又如何期盼他在大学毕业后一下子就会了呢。
17、在一次次的PBL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学会了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会了在和他人协作的过程中主动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会了选择、负责,学会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享有了学习的自由。
18、当下的学校系统把学生隔绝在了真实的世界之外,学生们学习了无数的书本知识,却未曾认真地面对过自己真实的内心,更未曾解决过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19、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思考信息背后的本质、将之转化成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再逐步构建起知识体系……换言之,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并进行“深度学习”。
20、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把“信息”和“知识”混为一谈,把“记忆”和“应用”混为一谈,把“懂的东西多”和“有见识”混为一谈,把“会考试”和“能解决问题混为一谈”,把“学校学习”和“终身学习”混为一谈。
21、数学应该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科,而解决问题必须要成为学生数学生涯的焦点。学生应该专注在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过程上—想出来了,还没想出来,发现模式,进行猜测,以及评论彼此的成果。和数学历史上的进程一样,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不会脱离问题的背景环境,而是会有机地发生关联,并且从那当中生长出来。
22、我们在学校里教孩子们“死记硬背”的,往往都是信息,而不是知识。孩子们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或者知道信息,而不是通晓知识。更没有能力通过筛选、摄取、沟通、合作等模式来“创造”专属自己的知识。
23、在未来,对他们来说更有重要的是具备以下这些能力:
能够发现和提炼真实问题
解决真实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信息从哪里来,如何筛选。
如何将信息转变成自己可用的知识。
如何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社会交互,来解决真实的问题。
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扩展自己的视野。
找到独一无二的自我,确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24、孩子们需要不断练习的,是这样一整套的认知过程和创造过程。需要不断提升的,是认知真实世界的能力,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脱离了真实世界,与社会和人属不产生有效关联的教育模式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25、只有来自周边真实生活、能够被真实感知且容易参与实践的信息,才有可能最大量、最有效地被吸收。
启发:教育要与真实世界相结合,要解决实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