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每一次都是磨砺。
因为不想让出走变成旅游,所以较累,思考也较多。
听了三节课。同课异构《论证要合理》。
何老师,沉稳,厚重。
黄老师,活泼,亲和。
齐校长,激情,爽朗。
每一位风格不同,取其亮点,消化吸收。
写作指导课,难上。想出彩,更不易。
我从来没上过这样的议论文指导课,也不知从何入手。一切都在脑子里模模糊糊,一团麻似的。静观三堂课,才取其型,悟其精。
黄老师的课精致,简约,眉清目秀。主要呈现几大特点:
取点新。她抓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重大题材,给学生搜集大量佐证材料,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感受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从而升腾起浓烈的爱国情和责任感。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构思巧。整节课布置了三个任务,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容量很大。
任务一:慧眼如炬明观点
任务二:巧用材料证观点
任务三:抽丝剥茧巧构思
任务一中,让学生从她给定的排比句中,提炼观点。其实,这是为后文真正的大写作蓄势。
任务二中,让学生从四则材料中,提炼出论证方法——归纳法、假设法、对比法、因果法。这个过程中,材料都有明确的标识,这就降低了难度,明确了方法。随后,就学以致用,用以上的方法,选择提供的材料,证明任务一中提炼的观点。学生写文段就有论据,有分析,有方法,有观点了。
任务三中,老师提供三篇结构典型的文章,齐读标识出的划线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从而总结出论证结构——总分、递进、对照、并列式。习得方法后,用思维导图或提纲式,把以上的写作练笔继续填充,从而生发为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框架。
最后环节,把一堂课的写作方法编成顺口溜,整体呈现给学生,完美收官。可以说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人为本。整节课上下来,老师的话很少,且简洁。黄老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切实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尤其在写作练笔完成后,让每组学生互换、甄选、推荐、显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既有优秀的作品展示,更有同组的相互学习,最最重要的还有同伴对作品的点评和赞赏。还有最后的构思展示环节,老师把学生的写作提纲直接投到屏幕上,让该生自己上去介绍自己的论证过程,在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又一次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论证能力。
这样的课,本身就是一篇完整的典型的议论文。论据充分,过程缜密,观点明朗。大气,美观。
何老师的课,聚焦,明晰。三大板块:给材料,提观点。给材料,添议论。 给材料,请压缩。整个过程给方法,给指引,给鼓励。最后,把知识点整合成顺口溜,好读又好记。结合材料,渗透方法,重在落实,这就是挺好的写作路径。
齐校长的课,重文本,依学情。以课本的知识作为底座,以学生的疑惑贯穿课堂。他没有按预定的课件走,而是依循学生的认知为起点,一步步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是一个大胆的做法,只有胸中有丘壑的人才能有勇气去驾驭。他的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在材料中“引、叙、析、点”四字法的运用,在于结合提纲对议论文总分总式、递进式构思的解读。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笔,尝试创作。可以说,整节课注重学生的真正需求,关注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学生铺开能力之路。
期待,这样的课,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慢慢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