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子张篇19--15-01
【原文】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白话1】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他的容仪真是难能啊,但是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白话2】子游说:“我与子张为友,因其才能是我所难及,然而,论其为仁,也是我所未及。”
【思考之一】如何理解本章“然而未仁”?
关于“然而未仁”,主要是两种解释:
第一种理解是转折关系,“然而未仁”解释成“没有达到仁”。这种观点首先肯定子张的优点是勇于任事,敢于负责,因而难能可贵;然后说子张“未仁”,他身上还有很多缺点,缺乏内心修养,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因为孔子评价子张“师也辟”,说他性格偏激;又说“师也过”,认为子张性格有些过于张扬,说“过犹不及”,还没有达到中庸的要求。如朱子《集注》说:“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赞叹子张能为难事,但是仁德却不够,持贬抑之意。钱穆先生说:“子张务为高广,人所难能,但未得为仁道。仁道,乃人与人相处之道,其道平实,人人可能。若心存高广,务求人所难能,即未得谓仁。”
第二种理解是递进关系,“然而未仁”解释成“然而我所未及仁”,意思是子张的才能是我所难及,然而,论其为仁更是我所未及。晚清经学家王闿运《论语训》认为:“友张,与子张友也。难能,才能难及。此篇多记子张之言,非贬子张未仁也。言己徒希其难,未及于仁。”“吾友张也”是子游说自己要跟子张保持共同的志向,一起追求君子好学之风,在成圣成贤的道路上相互促进,“难能”是其才能难以赶得上,我的才能比不上子张。这一篇记了子张的很多言论,不是要贬低子张未仁,而是子游自己谦虚,我与子张为友一起学习,保持共同的志向,已经是很难的事了,要达到像他那样的仁德就更难了。程树德先生也认为:“盖文人相轻,系学者通病,岂圣门而有此哉?未仁指子游说,如此既可杜贬抑圣门之口。且考《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子张之仁固有确据。王氏此说,有功圣经不小。”所以,本章是透过前面的难,更彰显出后面的难上加难,“然而”用作递进,以自己作陪衬,来彰显子张的功德。
那么这两种观点,到底哪种更准确,更符合原意呢?
我们看看孔子对子张的评价。《孔子家语·弟子行》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都记载了子贡回答卫将军文子关于孔门弟子之行的一再追问。子贡说:“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是颛孙师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则仁也。’《诗》云:‘岂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意思是,有美德功劳却不夸耀,处于尊贵的地位却不沾沾自喜,不自我放任以贪功慕势,不凌傲鳏寡孤独贫苦无告的百姓,这是颛孙师的品行。孔子评价他说:“不自夸,一般人也可以做到,能够不愚弄百姓却是他突出的仁义之举。《诗》说:‘君子和乐而又平易,为民父母顺民意。’”先生最看重他的仁德。正因为子张能够具备这样的品德,所以夫子认为他达到了仁。
老师都这样评价子张,难道老师的弟子却说子张不仁吗?尽管《论语》中也有孔子评价子张“师也辟”“师也过”,但孔子也说颜渊“如愚”,曾参“参也鲁”的呀?批评冉求“非吾徒也”,还发动大家“鸣鼓而攻之可也”,甚至痛斥白天睡觉的宰予是“朽木不可雕也”等等。难道颜渊就愚、曾参就鲁,宰予就是朽木吗?也没有把冉有开除出门啊?
这些都是圣人出自真心的教诲,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是在帮助学生提升。孔子反对轻易去评价别人,更何况“仁”是内心的功夫,一个人仁德的多少,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孔子对弟子不轻许仁,即使被人问及,一般也不会用“没有达到仁”的评价,往往回答“不知也”,这是对弟子的勉励,希望大家把“仁”作为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从子游的性格特点来看也不会去贬低同学。同样,《孔子家语·弟子行》和《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记载子贡转述孔子对子游的评价是:“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故动则不妄,是言偃之行也。”子游的特点是,凡事先做好计划打算,等到有事时就按计划而行,所以从不会轻举妄动,这就是言偃的品行。孔子的评价是:“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当是而行,偃也得之矣。”子游想要有才能就学习,想要掌握知识就多问别人,想把事情做好就详慎,想要达到目的就事先有准备。能够这样来行动的,言偃已经做到了。可见,子游是一个非常谨慎、考虑周密之人,做到了善学、善问、善思,凡事预则立。所以开口说话,应该不会有偏颇。
还有,子游也不善于开玩笑。子游为武城宰时,用礼乐治理武城,夫子听到弦歌之声,开玩笑说“割鸡焉用牛刀”,而子游却一本正经地跟夫子解释,“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可见他是一个很认真严格的人。再加上,子游是一个礼学大家,是孔门最懂礼最守礼之人,所以,他不会在子张“未仁”这个大问题上断然下结论,也不会开玩笑,这才符合他的个性。
此外,子游与子张是同学,是朋友,更是至交,二人年龄相仿,又谈得来,彼此都很熟悉了解对方。朋友之间应该是一种以文会友、切磋琢磨的心态。“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子游也不可能居高临下说子张的不是。
总之,应该以第二种解释更符合经典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