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规定自己要一个月看多少本书,每天要看多少页,结果总是坚持不下去。坚持不下去还会继续,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进步,没有变化。又不知道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改变现状,所以只能指望“开卷有益”。
即使总看不到对生活真实的优化结果,但至少有在动,我可以勉强自我安慰。
结果看《认知觉醒》 耐心一章,得到会心一击:“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时常以这样的标准指导自己学习,我们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我的阅读舒适区就是不停地看看看,遇到喜欢的句子,就标记在豆瓣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我从小到大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方式并不是不好,开卷肯定有益,比无聊地刷短视频微博好多了,至少不那么分散注意力。但内心的焦虑也是真的,也就是上面说的,别人都说多看书能有进步,但我的进步呢?即使某天行动力大爆发,做了个思维导图,也只是帮助我更加了解这本书的脉络。
原来我是缺少了行动。
只有知道,没有行动,哪来的变化呢? 因此我从《认知觉醒》 这本书学到的就是,看任何书,除了单纯的小说,甚至有些小说也能领会点什么,只要阅读过程中有什么击中我的内容,就思考如何应用在其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