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在学什么?
学习。
我是问你学什么?
学如何学习。
曾几时起,我们对学习的理解是:读书——做题——考试,这种单调的形式。
或是认为努力、刻苦是学习必备的精神,把所花费的时间和应得的成果画上等号。
去年我在读过《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后便对学习这件事有了别样的兴趣,之后一段时间我始终在探索着“学习的真相”。
也许你也有这样的困惑: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了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干货贴,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一本书——《学习之道》,一本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书。
介于篇幅有限,我从书中选取了三个重要的主题来做分享:
最好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如何有效掌握新知识?
如何增强你的记忆力?
最好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模式是处于专注思维时,后来在读过刘末鹏的《暗时间》了解到暗时间的作用后,对大脑处于分散思维模式时的运作形式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发散思维的理解、记忆也有着很大帮助。
那么这两种思维模式熟好熟坏?先让我们分别了解下。
专注思维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
就好比你打开一个手电筒,光束直指问题所在,调动你所有的“知识库存”来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则是将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这种思维模式适合于学习新知识,你需要深入大脑中更广阔的疆域以寻求潜在的解决方案。
其实专注思维也好,分散思维也罢,都不能单独存在,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形成最好的思维模式。
我们需要熟练的在这两种思维模式间相互切换来掌握新知识。
在学习新的概念时,我们先用专注思维来打头阵,去刨析知识、理解概念,在完成第一轮战斗后,便可以切换到发散思维,让它在大脑中搜索,试图寻找相关概念并构建“组块”(有关组块下文会讲到)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当你的大脑搜索到相关知识后立刻切换回专注思维再次分析、理解。
这和体育训练异曲同工,没完没了地练习举重反而不能达到增肌效果——肌肉再次发力前也需要时间来休息和恢复。长远看来,在举重练习中间歇性地休息更有益于生长出强壮的肌肉。
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如何有效掌握新知识?
这里我们要先引入一个概念——组块。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
思维组块是绝大多数科学、文学和艺术知识的构成基础。
所有的学习和练习都不是针对微观的基础信息,而是对一个组块做重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穿衣服。你通常只是简单地想着“我得穿上衣服”,你会仔细想穿衣服的每一步骤么?不会的。这就是组块带来的效益——用一个思维组块替代了其中复杂的基础活动。
当你把要处理的信息构成组块后,可以使大脑高速运转。
再比如说背单词这件事,很多人都清楚光背单词用处不大,你得放进文章里来记忆,或是搭配相关短语,这也是一种构建组块。
书中有关组块的构建过程给出三个步骤:
1、专注。
大脑在学习新东西、创造新的神经模型是要把新模型和遍布大脑各处的既有模型联系在一起。
2、理解。
理解力就像强力胶,能把基础的记忆痕迹黏合在一起,它铺展出各种各样的痕迹路径,将记忆痕迹联结起来。
3、假设。
当你构建起组块后,不仅要运行它,还要设想何时何地可以使用。这样做可以让你跳出原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
当你成功构建起组块后,在着手解决某个问题时,就会发现你做到的每个步骤,都会指示下一步的进行。不用在微观细节上再耗费精力。
如何增强你的记忆力?
关于记忆方式有很多种:视觉图像、记忆宫殿、比喻类比等。
这些方法《学习之道》这本书里都有讲解,我在这里只想说它们的关键所在——回想。
之前的一篇文章这样阅读更高效中我提到过“回想”只是没有过多讲解,这里稍微详细描述下吧。
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曾在调查后说到: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测验或做提取练习。
当书本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其实是小和尚念经。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我现在读书有一个习惯:每读完一个章节都要把书合上,努力回想这个章节讲了那些重要概念并动笔画成思维导图来整理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更重要的是间隔性回想。
我们的记忆模式有两种: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在大脑中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做工作记忆。
长期记忆则像仓库,一旦存进东西,它们通常就一直待在那里了。
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存到长期记忆需要用到重复间隔。
研究证明,记住一个概念,一晚上重复20次不如每天重复几次。
这里有个很形象的例子:记忆就像砌砖墙,你得给水泥留出干燥时间,妄想通过几次突击就学会所有的知识,神经结构得不到时间加以巩固,只能砌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砖墙。
每一次努力的回想都是为了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写在最后。
在此之前我也写过两篇文章来分别讲解了《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和《练习的心态》,加上今天这篇对《学习之道》的简述,这套有关学习三板斧的系列算是写完了。
这个系列涵盖了学习的真相、练习的方法、以及期间出现的负面心态的应对方式。改天写一篇文章做一个总述吧。
学习、成长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绝非一言两语可以道尽。
前年从那口井跳出后,我便决心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一段时间以来我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就像海洋泛舟,你离岸越远,越知海洋的宽广。
这样才有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