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于永正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他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于永正老师把语文教学比作是一场旅行,他提倡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人”。这本书中,于老师用朴素自然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和教学主张,他对语文课作了很好地诠释,他倡导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交流”。
于老师的语文课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享受。于老师的语文课常常是没有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他总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于老师倡导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他说:“语文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它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苦差事。”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于老师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探究、去交流,在课堂上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正是于老师这种“空”的境界,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的阵地。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对抗关系,而是和谐的。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亲近感、信赖感,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于老师认为:“亲其师,信其道”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喜欢你就可以了。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份耐心和爱心。“亲其师而信其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会欣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师生之间达到情感共鸣。
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他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他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感悟。于老师倡导学生在阅读时,要读懂“一个字、一句话”,“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他认为,课堂上老师不应该一味地讲,而是应该给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他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文字上,要引导学生进入文字背后的东西”。于老师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文字背后的东西。他强调读书要“读出感情”。“我们的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去读课文”。于老师用自己对语文课独特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教学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上了一堂朴素而又精彩的语文课。我们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做一个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