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红楼的人如过江之鲫,因为大家都关心闺中之事,越是糙老爷们儿,研究的越起劲,美其名曰红学。
至于西游其实研究的也不少,但是基本都是笑谈,主流的是把西游当成团队管理的MBA案例了,有点接近管理相声,也听个乐呵。其实西游记比较好的注释是《西游原旨》清代刘一明的,但是天涯上的一片xx龙王的有关西游记的漫著却别有一番滋味。
我天天早上被人用这个玩意洗脑,坚信者坚定的认为吴承恩老先生在写这部小说时悟空、八戒等神仙就在他身边,留给了我们这样一部有关修行,有关往高层次上带人的千古绝书。
作者通过蟠桃和人参果的结果时间,推断出了沙悟净的真实年龄,比八戒和猴哥都年长。还推断出了西天路上唐僧肉谣言的造谣者。逻辑之严密,推论之真实,我差点都信了。
我告诉你所有推断的奇点,是,这是一部小说。小说的题材就是以虚构的情节为基础,你所有的推断,你层层剥开的内核,都是建立在小说这一题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无所谓真实,吴老先生写作的时候也没工夫考虑这些环环相扣的情节和内容。西游记就像一个小姑娘,你怎么打扮都行,怎么打扮都合理。
我对肆意发挥的作者其实没啥感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想通过西游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水平和高尚道德情操,无可厚非,过度的想象,牵强的联系也是正常,因为他的东西必须通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必须通过善良的外衣来博得听众和读者的好感。
我唯一不明白的是,在21世纪了,还真有人信,还坚定不移的信,这就奇了怪了,难道真要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转嫁到一个虚无的主观精神领域,让所谓的信仰去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对世道的不满吗?
有时看着身边的这些人,觉得可怜,他们真的的没有勇气、魄力、甚至是智慧来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和波折,甚至无法直视人类生存的孤独和无助,必须依靠精神的鸦片来缓解自己的苦楚,来暗示自己的无知,来遮掩自己的愚蠢。通过所谓的修炼,所谓的行善来提升自己来世的选择筹码,自以为异于常人,自以为修得福报,自以为修成果位,带着对来世的梦想去做好事,典型的动机不纯。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别一天净想着劝婊子从良,婊子都从良了,生理问题咋解决,婊子的生活费咋解决,你可以选择不去,但别梦想只有善没有恶的世界,因为没有了恶,所有的善也就不是善了。
我不想改变别人,别人也不能改变我,西游记也不例外。
顺便告诉你,明清时代是中国小说的巅峰,镜花缘作者计划写下部,但是没写成,红楼梦也才完成80回,后面的都是续的,这说明了什么当时写是没啥规划的,写了一半的小说比比皆是,八戒和悟空更不可能指导吴老汉写自己的回忆录。至于西游记故事本身也是从唐宋元明一点点演化出来的故事,怎么可能是一本关于修行的经书嫩?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遣,必须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阅读,龙王的演绎掺水太多,众多信徒脑子进水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