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有一个新书发布会,活动标题写的书名叫《神农后裔》,看了简介知道是一本关于科幻题材的小说。对于小说一直没怎么看过科幻类型,但是我想可以写科幻类型的作家应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很丰富的吧,怀着好奇的心态就去了现场。
新书发布会在一个异次元梦幻多功能厅,我提前到达了现场,人陆陆续续进来,主持人看到时间到了就开始介绍活动流程,请出了作者。看上去很年轻,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黑色卫衣牛仔裤。因为几乎不看这类题材,所以也不太了解,我看到介绍上面写的90后著名科幻类题材作家。对于科幻类题材的书,也就能想起的刘慈欣老师的《三体》。
听这位作家开始自己讲述自己写书的经历,从大学到现在,陆续发表作品,写作将近十年。从一名体质内职员,坚持写作,获得一些成绩后转入全职写作。因为身边关于科幻题材的圈子少,就去到聚集着相对多的成都,然后在那里开始自己的创作之路。也许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侃侃而谈非常的自信。也让我对科幻题材有了一点初步的概念,科幻题材作者在国内还是相对稀缺的。
当有人问到他如何创作的时候,他也大方的分享了自己的写作来源,随时保持思考和洞察力,用发散性的思维深入思考,因为是理科生也有着紧密的逻辑性,再加上自己从小与书为伴式的成长。写作是孤独的,习惯与自己独处,远离喧嚣,甚至还要感受一些痛苦,这样的过程来创造内容。
现场也有很多小朋友,也许是因为随着成长,很多人不去思考除了生活以外的世界,也不会去关注星辰大海这种问题,但是可爱的小朋友依然会发出:“我们的世界会毁灭吗?会有世界末日吗?“,这样的疑问。作者也很巧妙地回答:”我创作出来的这个世界可能不太美好,正是因为看到这样一个不太好的世界,才需要未来的你们好好学习,拯救世界,靠你们啦!“。
到了结尾,人并不多,可作者还是认真的讲完自己要说的话:”也许这两个小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里种下种子。“,到底种没种下,谁又知道呢?想想依然还是很奇妙。我选择去要了一本签名书,作者很谦虚,快速的帮我签了名。
他说,作家最好的年纪是四十到四十五岁,那个时候一切稳定,自己也有了一定阅历和经验,这个阶段来写作是非常不错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可以练笔的时间还很长,谁知道呢,我只知道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喜欢文字这种叙述表达方式了。
也许喜欢科幻的只是一个小众人群,但也在作者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坚持。保持一种对科幻题材的态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喜欢了解一些平时认知里没有的内容,让自己保持好奇心的同时多一种思考的角度,换个视角看世界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