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鲍蓍。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在历史的长河上,一个没有什么建树的小国和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没什么两样,很难为人所铭记。曹,这样一个西周初年武王封给其弟叔铎的小国,至公元前487年被宋景公所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撮尔小国什么也没留下。除了《诗经》中的四首《曹风》,如果没有这四首诗,人们大概已经没有理由记住这个国家了。
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因诗存国”,也算是对“诗书传家”的一种悲凉解读吧!
除了诗歌,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有,只有四首诗歌。这是一种富有,还是一种悲哀呢?
正是因为读到了这样一种悲凉,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才在其《七哀诗》中,写下“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的句子。南宋诗人郑思肖才会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的感叹。意思是说,我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一统故国;那万古传诵的《曹风·下泉》诗中所表达出的情思与愿望,也正是今日之人所日夜盼望的。
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敬王王子匄在潜邸之时,住在下泉,挂念京师王朝的安危又无可奈何。据《左传》记载,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发生内乱。于是晋文公派大夫荀跞率军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匄被拥立即位,是为敬王。《下泉》所写,大概就是这一事件。曹国人怀念东周王朝,慨叹王朝的战乱,因而写下这首诗。
以周朝正统为主线的《诗经》选编者,自然要收下这首诗。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由此为后人所记得。
寒泉之水汩汩流,有穗堪比狗尾瘦。梦中惊醒长短叹,京城之乱惹人愁。
寒泉涔涔无间隙,丛生艾草冰水里。梦中醒来长短叹,京城早成是非地。
寒泉之水汩汩流,丛丛蓍草命堪忧。夜半醒来唉声叹,繁花京城成神游。
后面的一个小节,节奏和气氛忽然发生变化:“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翻阅《小雅》,《黍苗》一诗的开篇便是“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于此只有一字之差。因此,后世的许多学者认为,这一行是《下泉》与《黍苗》的错简。既然是错简,为什么还要错字呢?郇伯与召伯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黍苗青葱多繁茂,全靠雨顺与风调。四方诸侯来勤王,贤德郇伯亲慰劳。
如果把整个故事串在一起,周王朝发生内乱,潜邸寒泉,心怀大志却又无能为力的周敬王王子匄忧心如焚。等到晋文公所派的郇伯平定内乱,迎立周敬王时,四海一片歌舞升平。那个时候,郇伯拥戴新王有功,召伯也来敬杯酒凑份喜庆也是可以理解的。
风,是民歌。当地民歌当然要唱郇伯。雅,是正音,国家大统当然要记王的肱骨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