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朋友比较特别,因为从小出生在日本几个月前刚回国,所以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幼儿园的环境都是新的,这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语言沟通的困难,因为孩子在日本出生,除了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说汉语外都是用日语沟通,让孩子产生了比较多的焦虑情绪。但是经过这半个月的相处,孩子渐渐的对班级产生了归属感,灿烂的笑容时长在脸上浮现,我们班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也特别的欣喜。以下是我们帮助乐乐适应新环境的一些思考。
一、帮助孩子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建立安全感。
在了解乐乐的基本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和乐乐进行了视频通话,聊孩子喜欢的玩具,跟乐乐说“老师很喜欢你,老师知道你担心说汉语说不清楚,但是没有关系,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帮助你,我听妈妈说你的汉语说的也不错,老师相信你那么聪明一定很快就会喜欢上咱们的大二班的。”通过入园前的视频通话孩子和妈妈内心的焦虑平复了许多。
同班小朋友们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最亲密最的伙伴,有时孩子更懂孩子的需求,帮助乐乐适应集体除了帮助孩子建立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感之外还要帮助乐乐尽快的融入集体。所以我请班里能力比较强的小女孩一起帮助乐乐,从生活习惯到班级常规等细小的方面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班里的孩子们都对刚来的乐乐又热情又好奇,就像照顾弟弟妹妹们一样来帮助乐乐,放学后也常常拉着乐了一起在大草坪前面玩,甚至还有孩子担心乐乐听不懂汉语,特意学习了几句简单的日语来和乐乐沟通。乐乐在这种有爱热情的班级里逐渐建立起来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帮助妈妈消除内心的忧虑,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经了解妈妈已经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年,刚回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所以乐乐妈妈内心的焦虑不比孩子少,这都是需要我们将心比心来理解妈妈的心情,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和妈妈。
在第一次视频通话的时候除了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后也和孩子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和孩子的理解。也和孩子妈妈交流了幼儿园的理念,包括杨园长也和我在日本幼儿园参观的时候的一些经验分享,还有权博士曾经来幼儿园交流的日本幼儿园的一些活动。这些都成为了我和孩子妈妈在专业沟通方面的非常有益的经验,孩子妈妈得知了我对日本幼儿园也有一定的了解后也内心的焦虑也是消除了不少。
在孩子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也会常常和孩子妈妈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照片和视频,下午放学后也会采用约谈的方式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为做好疫情防控,孩子的妈妈也不能每天进到幼儿园里看一看孩子生活的环境,所以幼儿园里开展的家园活动包括读书沙龙、早操比赛等我都会邀请孩子妈妈来参加,请乐乐妈妈来参观幼儿园的环境,乐乐妈妈通过这几次的活动对幼儿园也是十分的认可和信任。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周末的时间真正的走到了孩子的家里进行了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妈妈刚开始的确有些焦虑,但是经过这半个月的观察发现了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孩子的妈妈也十分的欣喜孩子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环境。我想这是和我们彼此之间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只有家长足够相信老师配合老师,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另外为了帮助乐乐提升说汉语的兴趣和熟练程度,我也和乐乐子妈妈推荐了和主题相关的绘本图示,因为乐乐之前在日本生活,恰好日本也有许多优秀的绘本图书,所以我推荐妈妈先从日本作者的中文绘本入手,这样既不会感觉突兀增加亲切感也会大大提升乐乐学习汉语的兴趣。
三、结合课程实施帮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
乐乐在出生在日本,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对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认知也比较局限。乐乐刚来时正好是《中国娃》主题和《瓶碗罐》主题交接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也会尽可能的和乐乐分享一些关于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周一的升旗仪式一起唱国歌,了解中国的陶瓷工艺,以及花瓶上的图案的美好寓意。活动区活动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请乐乐到美工区画一画水墨画、剪一下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孩子树立民族自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