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版)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这节课,缪老师一改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从目录和封面入手的常态方法,以本单元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为范本,通过交流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的幻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童话的两个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想象童话中的主人公。
接着,缪老师聚焦安徒生写的第一个童话《小意达的花》,激发学生对于安徒生童话阅读的兴趣。这个环节,缪老师先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接着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用上学到的两个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实操,最后再让学生想象成其中的一朵花,想动作、表情,戴上头饰演一演。可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初步被调动起来了。
随后,缪老师透过看图猜童话人物、根据外貌描写猜主人公、根据童话剧(视频)猜童话、根据已知条件猜测人物。缪老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唤起学生对童话的记忆,从而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最后,缪老师出示目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计划表和目录安排表,并布置相应的选做练习。
这节课上,缪老师使用了多种信息化手段,如音频、视频(沙画、朗读视频)直播提升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兴趣。可是,我从学生最后表现来看,好像对于《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并不是特别浓厚,其实这样的导读课是不太成功的。导读课的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了这节课,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是导读课,在运用本单元课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提炼,这节课,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就花了差不多20分钟,学生拿着已经讲过的内容继续讲,这样的课堂是否有用?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多多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