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朋友分享,读了一下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面纱》。
一
女主人公凯蒂,在25岁的年纪,因为过于挑剔耽误了当时最好的婚龄而被家人明里暗里嫌弃,赌气嫁给木讷不善于表达的丈夫瓦尔特。
瓦尔特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他睿智,高尚,善良,温和,有担当,亦能看透一切表象。但他木讷,寡淡,封闭,自卑,矛盾,不敢正面内心,且这样聪明的人,居然最终是最看不开的人。
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两面极其不同的特征,且有些几乎应该是对立的。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慨叹的事情。
书里不曾对他的童年作出描写透露。但如果要推测这种性情的形成,即使没有太过坎坷的童年挫折,他也一定是从小被严格要求的那一类了。
正因为如此,他本身是一个木讷寡言的人,又有着这样端正的情操,本来可以跟任何一个温婉端淑的女子结合,却偏偏为当时贪慕虚荣的凯蒂所迷。
人总有一种劣根性,自己拥有的,不会珍惜,反而会羡慕那些还没有的。
瓦尔特原本十分清楚凯蒂是个什么样的女子。他甚至不是单纯被她迷到神志不清不知分辨。他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然而他仍然决定娶她,爱她,并指望有一天能够感化她与自己相爱。
一切从这个决定开始便已错了。
人的行为可以克制,智慧可以提升,心怀可以练习洁净,唯独爱不能凭空生长。
爱这种事情,不是说想要就有的。也不是说想不要就能不要的。
凯蒂不爱他。她嫁他不过是为了寻一个避风港,逃离原生家庭的压力。
瓦尔特知道,仍然娶了她。
二
瓦尔特与凯蒂完全是两路人。
他寡言,她却健谈且喜欢交际。
他清净,她却喜欢热闹。
他学术,她却厌烦学术的枯燥。
她想与他分享很多日常的感受,他给她的回应却是不说话或者点点头笑一笑“我听到了”。
她努力扮演妻子的角色,却不得要领。
他努力扮演他以为的她喜欢的丈夫角色。并以偶得她一点认同而狂喜……
……
天哪。我读到这些描写的时候,仔细想了想瓦尔特为什么会喜欢凯蒂,忽然只冒出一个形容:“大概是鬼迷心窍吧……”
他们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行为心智思想灵魂,无一呼应。
三
在这场两个不同频道的人的婚姻里,瓦尔特扮演迁就方。
他自始至终,因她而神魂牵动。
如果他只是盲目地爱她,也许他并不会那么痛苦。
但他却偏偏如此清楚地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至于,生而无法释怀,唯有拥抱死亡以致解脱。
“死的那个是狗”。
文章的后来,凯蒂转变了自己,升华了思想,却爱不上他。
爱不爱这件事情,心最清楚。
她尝试在最后的时候用善意的谎言让他释怀,但他没有听进去。
我猜想,他曾经爱的,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吧。
他试图,用他“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她,去包容她,去拥抱她,也许,他只要一直守着这个影子就好。但后来却发现……她终究不是他的。她何尝需要他的包容。她自始至终,都是她自己。
“我看不起我自己。”
“你为什么看不起你自己?”
“因为我曾经爱过你。”
他和她,此生的道路终于走尽了。
他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却不晓得原恕自己。
她渐渐能够明白他,却最终还是没有爱上他。
没有谁是绝对错的。
错的,只是心念之间,每一次越行越远的抉择。
一念缘起,一念缘灭。
如果她当时没有接受他,她会变成他心上的红玫瑰,一直一直热烈地灼烧着他。
如果他们的故事没有接轨,他会娶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又会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是说,如果,脱离了那个不自由的时代,如果凯蒂能够有自主选择权。这场故事,应该不会发生吧。
四
爱这种东西,能够将就吗?
我不知道别人的答案。
但是,对于我来说——不能。
和爱不上的人在一起,对不起他,对不起自己。
和错爱的人在一起,平白委屈自己。
爱这种东西,不是随便能够给出去的。
爱这种东西,给出去了,也未必会有期待的回报。
爱这种东西,当然,还是和相爱的人一起领悟最好。
爱这种东西,枯等不到,干要不来。
有时候,可能已经来了,你却没有准备好,让它过去了。
有时候,你仰着脖子久久地等待,它却始终不来。
有时候,花开无声,岁月静好,它忽然敲敲门,造访了。
所以,要照顾好自己啊。
爱,来或者不来,它就在这里。
在我们心里。
(ps,听说电影里面的结局改成了女主爱上了他,也不晓得这个改编到底如何。但若要改,必然要使整个人物性格都有所变化了。得空且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