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就是交趾国(越南北部),秦朝时成为象郡。秦末宣布独立。汉武帝平定安南,设交趾、九日、日南三郡。东汉初年马援率军平叛,并和越南南部划清国界。北宋初年,宋太祖承认安南独立。元朝时忽必烈要安南国俯首称臣,征讨未果。明朝建立,安南国朝贡称臣。安南国内斗不断,1403年国王陈日炜被女婿黎季剺所杀并被灭族,后向朱棣请求册封。陈氏王族一个王子陈天平与安南国使节在南京相遇,朱棣命安南国让位于陈天平并派军队护送,结果在富良江北岸中埋伏被全灭。朱棣派张辅踏平安南,并将安南再次纳入明朝版图。黎利造反,向明宣宗请求册封。最终明宣宗统一安南独立。黎利与明朝交好,邦交和睦。1527年黎氏国王被杀,明宪宗拒绝收复安南。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王阳明心学史上被称为“天泉证道”。第一次证道是在贵州龙场——心即理;第二次是在江西南昌——致良知;第三次是浙江余姚——四句教。三次证道异曲同工。
平时无事时有多么从容的风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风度应该是遇到变故遭遇屈辱时,在这个时候,平时愤怒到此能不愤怒,惊慌失措者到此能不惊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它高屋建瓴,直指终极密码。
人为什么会常常感到不幸福?表面上看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总受到束缚,精神也不能自主,我们收到了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因为我们和外物产生了对立。我们和外物产生对立,是因为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恶之情。当我们对外物有了是非好恶之情,就是给外物贴上了是非善恶的标签。一旦你给它们贴上标签,它们就有了生命,反过来干扰你。也就是说,我们被客观条件所限制,全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
无善无恶,是不要刻意为善,更不可刻意为恶。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说“心即理”,说“心外无物”,说“心外无事”,和佛家人说的这些迥然有异。佛家也说,心外无物,但是消极的,他不但希望心外没有物、没有事,就是心内,也不要有物,也不要有事,佛教徒都设想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的活死人。
“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首先要求的就是要我们在内心的良知上用功,良知光明了,它会指引你,做到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如果宇宙中的那些天理就在我们心中,那么,每个人不必向外去寻求,就可以在内心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
王阳明提“知行合一”和提“心即理”的思想一样,都是告诫我们要防范,希望我们能时时警惕我们的私欲。
几百年来,很多唯物主义者都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横地意淫成“时间出真知”,这并没有错,可却不是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全部……一念发动时就是已经“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