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用书香充实人生。第十三届“我是小讲师”网络直播公开课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我们班的甘之同学分享了自己阅读伴成长的365天,甘之平时就是一个爱阅读善表达的孩子,而且这个学期,无论是作为班级代表在升旗仪式上做活动汇报,还是家长会上做小主持人,他都出色的完成,我想这些都是平日的阅读给他注入的能量。平时大量的阅读于他而言是输入的过程,而今天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则时输出的过程,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如此。当然,他的成长与家庭教育肯定是息息相关的,背后父母对他的用心和付出值得称赞。只有同样爱阅读,爱学习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同样优秀的孩子。
读书,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辽阔,它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博览群书,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知识,会让我们内心富足,成为一个充满自信和力量的人。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只要一书在手,就可以和百年、千年之遥,千里、万里之远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广泛而自由的阅读,能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文化人”,从“自在的人”逐渐变成“自为的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儿童精神成长过程。因此,阅读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斯基),为孩子营造精神家园,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根本。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素养是三七开,学校是三,家中是七。孩子的素材80%来自于平时家长的有意识的指导,除了大量使用课外阅读,还应注重生活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灵活运用生活情镜为阅读积累素材。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北京、西安、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熟却又陌生的地方: 故宫、避暑山庄、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那些读过的书,会一本本充实你的内心,让虚无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