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创业、工作、生活中,最难控制的是什么?不是外部的困难,而是内心的情绪。我们常常在遭遇挫折时,第一反应是情绪化:愤怒、沮丧、焦虑、自我怀疑。
可你会发现,这些情绪冒出来,问题却一点没动。所以,情绪大多数时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创业的路上,问题如山:产品不行,流量起不来,客户不买账,团队不给力。这些问题一出现,心里自然就会有情绪。为什么?
因为事实的发展,和脑子里理想化的画面,出现了偏差。你原以为这次活动能爆单,结果却冷冷清清;你原以为员工能自发成长,结果却等着你喂饭。
落差一来,就会挫败,就会愤怒。愤怒无效,就会恐惧,开始精神内耗。可这些情绪,改变得了结果吗?不能。事实仍然在那里,不会因为你焦虑就自动解决。相反,沉溺情绪只会让你陷入胡思乱想,不断攻击自己,拖得更久。
唯一有效的做法,是拉回现实,接受现状。告诉自己:这就是事实,现在该怎么办?情绪不能当饭吃,直面问题才是唯一的出口。
但也不能说情绪一无是处。在少数场景下,情绪是可以被当作工具使用的。
比如职场管理。假设你是老板,看到员工懈怠,怎么说都不听。如果你只是一味讲道理,员工可能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当回事。这时候,你就需要情绪的介入。
一次会议上,你在关键问题上大发雷霆。员工原以为你是老好人,没想到你也有雷霆之怒。这种恐惧感,让他们产生敬畏,从而行动起来。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恐惧只是手段,不能过度。如果员工整天被吓到麻木,反而更不敢干活。
所以,真正高明的管理者,会用“适度的怒火”敲打团队,然后在背后给予实打实的资源支持,帮助员工拿到成果。
结果呢?员工既感受过你的威严,也得到过你的扶持,最后反而更愿意死心塌地跟随你。在这种情况下,情绪成了推动目标达成的武器。
情绪什么时候没用?当你面对的是客观问题,比如产品、流量、业绩。它们不因你的心情而改变。
情绪什么时候有用?当你面对的是人的行动,目标明确时,情绪能成为刺激和驱动力。
所以说,情绪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它是一种力量。你若被它绑架,它就是枷锁;你若能驾驭它,它就是武器。
真正的成熟,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分清场景。该放下情绪的时候,就直面问题;该利用情绪的时候,就让它为目标服务。
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让情绪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情绪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