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郭羡英
“时势造英雄”,皇帝打天下不只是打打杀杀,还要有谋略,一个人的谋略是很有限的,这就必须集聚一批真才实干的精英,这样的人才在战争年代最有用武之地。
刘邦称帝后得意说:“论决策,我不如张良;论管理百姓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论带兵打仗,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是我取胜的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侯者的位次有大约一百四十三位。刘邦拥有一大批精英,最厉害的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一大帮人为他夺得天下。
商汤想推翻夏朝,史称商汤革命。他也急于用人才帮他打仗,当时等级观念很严重,为了夺得天下,不管那么多了,奴隶也可用。商汤重用伊尹和仲虺huī。仲虺是薛国君主,伊尹是奴隶,伊尹比仲虺起更大的作用。
伊尹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他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军事谋略家,对于中国军事的发展尤其是战略学说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战争策略主要有二方面:第一,收买人心。大力宣传夏桀的暴政,宣传成汤广布仁德,宽以治民。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对内扩大民众的拥护,对外争取其他方国的支持,使商汤颂声四起,不少方国归附。这种战争策略是伊尹首创。
第二,采用“上智为间”的谋略。间谍情报战也是伊尹首创。伊尹第二次到夏朝了解情况,联络夏臣和失宠于桀的妺嬉,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以削弱其实力,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伊尹采用的是攻心战和智取。伊尹不止在军事方面,在烹饪、医学、政治上都有独创。商汤的孙子太甲继位,开始还好,第三年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伊尹当宰相,把他放逐,三年后让他复位,更是独创。
西伯侯姬昌为打败商朝,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出生在贫困家庭,虽有才干,七十岁还在渭水之滨磻溪钓鱼(今陕西宝鸡境内)。据说姬昌经过占卜一卦,得知姜子牙是个奇才,就请他辅助他夺天下,并同坐一车而归,尊为太师。
姬昌在姜子牙辅助下,三分天下有其二,就自称为周文王。姬昌去世后,长子周武王姬发继位,姜子牙辅助他打败纣王,建立周朝。周武王还娶姜子牙的女儿为妻,称姜子牙为尚父。
中国改朝换代频繁,打赢者无不是善用人才,无法一一细说。
打天下时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就非要打得赢的人才不可。张良的决策最好,萧何最善于管理百姓,韩信最会打仗,战争年代最好的人才被任用。
统治天下统治得好不好就没个标准了,可以用最好的人才,可以用好的人才,可以用一般的人才,也可以用烂才。
夏商周三代的用人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大官小官任用的全是王家贵族和官宦家的子弟。出身好不行也行,出身不好行也不行。
在当时不要说庶民,就是王家贵族子弟在大宗小宗的用人政策下,传到没了宗时有再好的本事也不能被任用。如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却家道败落穷困潦倒,得到鲍叔牙推荐,在齐国担任国相,发挥了他杰出的才能。还有法家商鞅、韩非子也都是姬姓后代,本家都不任用他们,跑到他家去发挥才干。
可想,周朝统治几百年,姬姓后代肯定有很多人才,而把持政权的恰恰是一些无能者,他们宁可让王朝衰败,也不愿意任用他们,使周王朝兴旺。这也是制度本身所带来的,王朝的灭亡在所难免。
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急需人才,宗法制瓦解,一些下层人士走向重要领导岗位。秦汉之后实行了举荐制和科举制,但好人才尤其杰出人才被任用或被重用,还是举步维艰。
刘邦自称善用人才,到他坐稳天下后,五个异姓王,一个个除掉,则封刘姓王。三个最好的人才,张良逃隐,韩信被杀,萧何曾被关进监狱。
当然刘邦除去一流人才,还会任用不少好人才,所以汉朝得以发展。刘邦死后一些开国功臣还在,使王朝得以发展。但是越到后来皇帝越无能,起用的人也就越糟糕。如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是西汉末年第一号腐败的宦官。东汉时梁翼,其妹是汉顺帝的皇后,靠着皇亲国戚专横跋扈、目无君王、祸乱朝纲,最后被汉恒帝所杀。
唐朝李世民可以说是最知能善任,但他的后代唐玄宗李隆基却搞出“野无遗贤”的大笑话。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他渴望征求全天下人才,下诏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的选拔。
宰相李林甫却害怕殿试时,有才能者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对前来应试的人才故意刁难,把诗词歌赋等统统过了一遍,筛选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中选,连诗圣杜甫也考不中。然后向皇帝汇报,参选的人都不是人才,天下人才全用尽了。于是,群臣歌颂“野无遗贤”。
腐败的宰相李林甫聚集一群腐败的官员,好的人才肯定被排挤在外。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他与李林甫一样腐败。那么,他也肯定聚集一群腐败的官员,好的人才照样被排挤在外。历朝历代都是这样!
几千年中人来人往,无数好人才被排挤被冤屈被残杀,更有无数的好人才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