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长大的我们,很多时候不要说尊重自己的感受了,连什么是自己的感受,可能都不知道,更甚至,我们连什么是感受都不知道。
不信,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我觉怎么样?我觉得他/她太过分了。或者,我觉得你应该先把碗洗了。前者是评判,后者是要求,都不是自己的感受。
感受是什么呢?是一个人内在的感觉和情绪、情感,是面对外在人、事、物时一个人的自然反应,是是否愉快、舒适、开心、满足的个人真实体验。这个看似非常自然、几乎是本能的事情,对于许多人来说,却变了味。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感受是和需求相关联的。我们的需求如果被满足,人就会有积极、正向的感受,如开心、快乐、安全、幸福、满意等;而如果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就会有难过、沮丧、失落、愤怒、担心、恐惧等感受。所以,对需求的回应,会带来真实的感受。而真实的感受,是一个活着的最好表征。
但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现实中,我们的需求很多时候不被看见,不被认可,不被允许满足,甚至不被允许存在。尤其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觉得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替代孩子做选择的时候。孩子的感受就不再重要,甚至不再存在,比如,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
失去真实需求的个体,也就没有了鲜活的感受。
而没有感受的人生,是枯竭而乏味的,甚至是死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