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姨的老伴唐大叔家里两兄弟,当年胡大姨跟唐大叔结婚不久,一胎生下两个儿子。后来小叔子结婚,妯娌接连两胎生的都是女儿。那时候,胡大姨没少在妯娌跟前显摆,在婆家,她地位更是压了妯娌一头。未曾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到了晚年,她看着小叔子跟妯娌在女儿家养老,其乐融融的模样,把她都羡慕哭了。她不禁感慨:时代变了。
01.
胡大姨年轻的时候是糖厂的职工,她人长的高挑皮肤又白,是厂里的一枝花。那时候向她示好的人,从她厂门口都要排到集市上去。
可她偏偏一眼就瞧中了木讷的唐大叔,她看中唐大叔上过大学,有文化人又斯文。说话温文尔雅的,浑身都透着一股书卷气。
因此,即便唐大叔家里贫穷,还有几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她也毫不介意的嫁给唐大叔。
事实证明,胡大姨的眼光确实不错。
唐大叔不仅书读得好,人更是聪明,他除了厂里的那份会计工作,还学会了木工跟修理电器。不上班的时候,他就会做一些小凳子小桌子等小巧家具,等到赶大集的时候,就让妹妹们带去卖。
他还在家里头开了一个电器修理铺,因为他为人实在,收取的费用也不高,所以大家的电器坏了都会来找他修。
甚至,他还会修自行车跟摩托车。
结婚不过两年,唐大叔挣钱,胡大姨管钱,两人把小日子红红火火的经营起来。胡大姨也争气,婚后第二年就给唐大叔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可把唐大叔的妈妈高兴坏了,把养的十几只鸡全都杀了,给胡大姨坐月子吃。
等到胡大姨出了月子准备继续上班,婆婆又把带娃的活给揽了过去,让胡大姨跟唐大叔,安安心心的上班去。
胡大姨的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美了。
02.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胡大姨的儿子2岁时,胡大姨的小叔子也结婚了。
隔年,胡大姨的妯娌就生下一个粉雕玉琢的小闺女。
因为胡大姨夫妻都得上班,他们又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所以胡大姨的婆婆抽不开身去照顾妯娌月子。
后来,妯娌的月子还是她亲妈去照顾的。
不过妯娌人还不错,并没有因此去埋怨婆婆,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买上很多礼物,回来看望婆婆跟胡大姨他们。
每当这个时候,胡大姨总免不了在小叔子在妯娌跟前显摆自己生了两个儿子,又意味深长的叮嘱小叔子两口子,得要生个儿子。
哪怕妯娌跟小叔子的脸色都变了,胡大姨也停不下来。
她一个劲儿的说,生儿子的好。还说等到女儿大了,嫁了人,可就没照顾小叔子夫妻了。看看谁家,有老丈人丈母娘跟着女婿过的。
婆婆对胡大姨的话深以为然,时不时附和着,好好的一顿饭,搞的气氛有点奇怪。
在胡大姨的儿子5岁那年,胡大姨的公公不病逝了,婆婆伤心之际,将公公留下来的财产分给了唐大叔兄弟二人。
婆婆说,那是胡大姨的公公挣来的,是一盒袁大头。
按照家里的规矩,儿子一人五个,女儿就三个。唐大叔家里,包括唐大叔就有三个男丁,所以他们家分了十五个。
而小叔子家没有儿子,所以只分了8个,小叔子5个,女儿3个。
许是分家时的不公平,让妯娌心里头鼓了气,接下来的时间里头,妯娌到处去寻医问药想要生儿子。
得知妯娌再次怀孕的消息时,胡大姨的两个儿子都8岁了。
当时小叔子跟妯娌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为了躲计划生育,妯娌回到老家。妯娌跟婆婆说,找人看过了,这一胎是个儿子。
婆婆高兴的很,周到仔细的照顾着妯娌。
然而,等到妯娌生下来时,还是个闺女。
妯娌很失望,小叔子却是不以为然。
03.
胡大姨安慰妯娌说,没关系,大不了再追生一胎,总能生到儿子的。
没曾想小叔子听到胡大姨的话后,面色冷下来,说不生了,他天生就是员外命,有两个女儿他也知足了。
那可不行的。胡大姨一听,可比婆婆都要着急。
你们现在还年轻,不懂事儿。等你们老了,就知道生儿子的必要性了。你想想,继承香火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没有儿子,死了之后你们的墓谁来给你们扫?初一十五的,谁来给你们上香呀?
小叔子一听,面色就更难看了,说,活着的时候都过不好,还在意死了?
胡大姨被堵的哑口无言,也因这事儿跟小叔子两口有了隔阂。
从此之后,小叔子一家四口就很少回老家。
一点到头,顶多也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个三两天。有的时候,小叔子还借口加班太忙,连过年都不回来了。
到后来,胡大姨的婆婆去世了,他们家跟小叔子家的来往就更少了。
顶多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个短信互相问候。
不知不觉的,十几年的光阴稍纵即逝,一眨眼,胡大姨的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
两个孩子都遗传了唐大叔的基因,特别会读书,两人都考上了名牌大学。
在大学毕业后,老大去了深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当高管,在深市安了家。还跟他的同学结了婚,小两口在深市买房安了家。
老二也不差,毕业后直接考了公务员,分配到市里工作。
又过了三年,老大夫妻给胡大姨生了一个大胖孙子,并且邀请胡大姨过去帮忙带孩子。
那时候胡大姨退休了,唐大叔还差个两年也准备退休。而唐大叔的身子也还硬朗,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于是,胡大姨收拾了包袱,乐呵呵的去帮忙带孙子。
大儿子跟大儿媳也还算懂事,非常体贴胡大姨带娃辛苦,不仅每个月给她3000块钱的零花钱。平时的时候,大儿媳也会给胡大姨买化妆品保健品这些。
胡大姨为人也勤快爱干净,帮大儿子大儿媳把家务料理的干净整洁,还把孙子带的白白胖胖。
一直到孙子三岁去了幼儿园,唐大叔也退休了,胡大姨才是离开大儿子家回到自己家。
04.
还没等胡大姨清闲几天,小儿媳也生了。
小儿子是两年前结的婚,小儿媳是健身房的瑜伽教练,两人是在夜跑的时候认识的。
尽管小儿子跟小儿媳的感情很好,但是胡大姨并不喜欢小儿媳。
她觉得小儿媳只是大专的文凭,却只是一个健身房教练,工作极其不稳定。而她儿子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是公务员。
小儿媳怎么看,都配不起她的小儿子。
再者,小儿媳生的又是女儿,就更加不被胡大姨待见了。
当小儿子向胡大姨提出,请她来市里帮忙带娃的时候,胡大姨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没有办法,小儿媳只得把自己的妈妈接过来,帮忙带娃。
不用带孩子后,胡大姨跟唐大叔过起了悠闲的老年生活,逢年过节的时候,两个儿子还会带着孙子孙女来看望他们两老。
日子也算美满。
但是,胡大姨还是觉得小儿媳没有生到儿子可惜了,每次小儿子一家子回来,她总要去提两句。
小儿子回她说计划生育,他们只能生一个。
胡大姨不开心了,仍然不死心,三天两头的打电话去催小儿媳。有时候小儿子带着小儿媳回来看望他们,她总会弄一些偏方给小儿媳吃。
为此,小儿媳也不爱回来了,过年的时候,经常是小儿子自己回来。
慢慢的,胡大姨跟唐大叔老两口年纪也越来越大,在胡大姨75岁那年,唐大叔因为脑梗没抢救过来,人没了。
胡大姨伤心过度,病了好长一段时间,病好之后,身子也是日益变差。
两个孩子担心她一个人在家会出什么事情,商量后,决定让她轮流去他们家养老,每家住一年,轮到谁家照顾时,那一年就在谁家吃年夜饭。
头一年,自然是在大儿子家。
先前胡大姨是在大儿子家带过孩子,所以也比较熟悉,她以为自己在大儿子家应该能过的很开心。可惜,她还是高估了自己。
上了年纪后,她的记性是越来越不好。
有一回,她还在厨房煲着汤,想起要出去买酱油,便火都没关出去了。结果汤滚了之后汤水涌出来把火给熄灭了,她回到家里后差点没天然气中毒。
加上她年纪大了,眼也花了,做饭的时候菜洗的也不干净,甚至还有头发在里面。
大儿子大儿媳便不让她再进厨房,每天都由大儿子跟大儿媳回家做饭。可有的时候,大儿子跟大儿媳要加班,孙子又下学校住宿,他们直接点了外卖。
老年人肠胃不好,胡大姨吃了外卖后,好几回都拉了肚子。
没办法,大儿媳只能另外给胡大姨做饭。早上去上班之前,还得帮胡大姨把午餐给做好。
本来上班加班就够累了,还得给胡大姨做饭,久而久之,大儿媳对胡大姨也有了怨言。
05.
有时候,胡大姨在上厕所后忘记了冲水,一天下来,厕所那味道窜的满屋子都是。
桩桩件件,都让大儿媳对胡大姨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上厕所的是大儿媳跟胡大姨说过好多回,可胡大姨还是记不住,大儿媳就烦了,渐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而胡大姨的儿子有时候会去出差,经常十天半个月都不在家里。
看着大儿媳阴沉的脸色,胡大姨觉得自己特别憋屈。
好不容易熬过一年,胡大姨被送到小儿子家里。
本来以为大儿子家里已经够难熬了,没想到小儿子家更惨。
当年她不肯帮小儿媳看孩子,小儿媳只能将亲妈请过来帮忙,现在孩子大了,小儿媳就将亲妈亲爹接过来在家里养老。
小儿子的房子本来就不大,三室两厅,小儿子小儿媳一间,亲家老两口一间,还有小孙女一间。
不得已,胡大姨只能住在门口如花花园改造成的杂物房了。
杂物房采光不好,地方又小,夏天特的人直冒汗,冬天冷的人打哆嗦。要是不开空调,真的是压根睡不着。
因胡大姨是头一回来小儿子家,人生地不熟的,也没有人说话,只能天天闷在房里。所以,只能天天开着空调。
小儿媳不乐意了,说都没钱交电费了。
这就算了,小儿媳跟亲家都是外地人,无辣不欢。吃饭的时候每道菜,他们都要放上辣椒,小儿子吃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胡大姨压根吃不惯。
晚上那胃里头,就跟火烧似的。
胡大姨跟小儿媳提了几回,让炒几道不辣的菜。小儿媳偶尔会炒一道,但经常都是忘了。
小儿媳还跟胡大姨说,让她适应一下,等到习惯了就好了。
胡大姨满心满眼的都是委屈,想跟小儿子诉诉苦,可是小儿子根本不接她的茬儿。
说当初小儿媳坐月子,她没管过,孩子她也没带过,难免小儿媳心里有气。让她多担待些,别跟小儿媳计较。
儿子都这么说了,胡大姨还能说什么呢。
然而,最让胡大姨受不了的是,小孙女只跟外公外婆亲,把她那个奶奶当成了透明人。
有时候看着小儿子一家三口跟他老丈人丈母娘其乐融融的样子,胡大姨就觉得他们才是一家人,她只是个外人。
每每想到这些,她眼泪就止不住的流。
实在是受不了了,她提出要去养老院。
去到养老院里头,老人那么多,至少她还有个说话的伴儿。
06.
听到胡大姨提出要去养老院,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儿媳二话不说,立马同意了。
小儿子甚至着手,在市里找了比较好的几家养老院,让胡大姨挑选。
看着儿子儿媳如释重负的神情,胡大姨只觉得心里苦涩的很。
她挑了条件最好的一家,在交了费用后,小儿子迫不及待的将她送了过去。小儿子还跟胡大姨说,让她别担心,费用他会跟哥哥商量一起支付的。
他还跟胡大姨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有时间会接她回家一起过节的。
可是,胡大姨在养老院待了3个年头,小儿子来接她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第一年的中秋节跟过年,他们接了她回去。
第二年过年的时候,小儿子说带着亲家老两口去了三亚过年,她年纪大了,就别折腾了。
第三年,又说小儿媳跟亲家老两口好久没回他们老家过年了,要陪他们回老家。
大儿子就更别指望了,他们在深市,一次都没来探望过胡大姨。
只有中秋节春节的时候,打两个视频问问好。
胡大姨也只能刷着手机,看着别人的朋友圈热热闹闹的共享天伦之乐,特别是她妯娌的朋友圈。
三年前,妯娌跟小叔子回老家建了一栋小别墅,是他们两个女儿给的钱。
小叔子的小女儿是远嫁的,大女儿嫁在本地。但是,他们大女儿跟大女婿还是把他们都接到家里,伺候他们养老。
小女儿也没有当甩手掌柜,每到换季的时候,都会买一些衣服寄过来,给老两口。逢年过节的红包,也是必不可少。
去年过年,小叔子的两个女儿带着女婿跟亲家都来了他们老家,几家人热热闹闹的过年。
看到他们乡下建设的那么好,小叔子的亲家们跟他们约定好,每年过年都要去他们老家过年。
而胡大姨只能孤零零的待在养老院里头,看着被人阖家团圆。
她的心里头,后悔不已,都说养儿防老,可是时代变了,养儿子当真不如养女儿。
结语
古代封建思想的残余,让很多老一辈人,都有一种生儿子的执念。在他们看来,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香火,传宗接代。
殊不知,时代变了,儿子女儿都一样。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女儿对父母的照顾,会比儿子更加贴心。
因为女性比男性更要细心,像换季的衣服,还有入口的吃食,父母身体的细微毛病这些。女儿肯定会比儿子,更加的关注到。
不过,有儿有女固然最好,若是只有女儿或者只有儿子,也不必刻意去强求。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自己的亲骨肉。
把孩子教好了,无论生儿生女,晚年一样幸福。
小伙伴们,你们说呢?不要忘记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