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有人性的弱点,哪怕智慧超群的圣人也一样。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庄子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应时势,其中就有顺应人性。
商圣范蠡,被后世尊为“财神爷”,智慧超群,从平民到上将军、相国再到富甲天下,被后人称为“复国将军、争霸谋士、商界圣人、慈善之祖”。可就算是这样在不同领域都做到极致的人,在面对复杂人性的时候,也只能接受失败。
读《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时,一直觉得很奇怪,明明是勾践的传记,大半篇幅却给了范蠡,而在记述范蠡的事迹中,一向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却用了千字来讲述“范蠡救子”的故事。这是范蠡的事迹中唯一的策划失败的案例,被司马公用浓墨重彩刻画出来,到底想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一些什么启示呢?
“范蠡救子”的故事,司马迁是这样记录的:
范蠡定居陶地后,生下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
范蠡说:“杀人偿命,这是常理。然而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子弟不会在闹市被处决。”于是告诉小儿子去探望处理此事。就准备了黄金一千镒,装在褐色的器具中,用一辆牛车装载。
范蠡的长子听说后,坚决请求范蠡让自己去,范蠡不同意。
长子说:“家里的长子被称为家督,如今弟弟有罪,父亲不派遣我去,却派小弟去,这是说我不成器呀”,于是想要自杀。
他的母亲替他说话道:“现在派小儿子去,不一定能救回二儿子,却先白白让长子送了命,怎么办?”
范蠡不得已,便派遣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让长子带给与范蠡交情甚好的庄生,说:“到了那里就把一千金送到庄生的住所,听凭他办理,千万不要和他争执。”
长子出发后,自己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金。
到达楚国,庄生家住在城郭外,拨开杂草才能到达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困。然而长子呈上书信并送上千金,依照他父亲的话做了。
庄生说:“你赶快离开吧,千万不要停留!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原因。”
然后长子并没有听话离开,而是私自留在楚国,并把他私自携带的钱财献给楚国掌权的贵人。
庄生虽然居住在穷巷,然而凭借廉洁正直在国内闻名,从楚王以下都尊他为师。等到范蠡送来金子,并非有意接受,想要等事情办成之后再归还来表示信用罢了。
所以金子送来时,对他的妻子说:“这是范蠡的金子。如果我突然生病去世,来不及事先交代,以后再归还,不要动用。”但范蠡的长子不明白他的意思,以为庄生是怕办不了事情而不敢收下黄金。
庄生找机会进宫拜见楚王,说“某星宿在某个位置,这对楚国有害”。楚王一向信任庄生,说:“现在该怎么办?”庄生说:“只有推行仁德才可以消除灾祸。”楚王说:“您别说了,我会去做的。”楚王于是派使者封闭了储存三钱的府库。
楚国的贵人吃惊地告诉范蠡的长子说:“楚王将要大赦了。”
长子问:“为什么?”
贵人说:“每当楚王将要大赦,常常封闭储存三钱的府库。昨晚楚王派使者封闭了它。”
范蠡的长子认为要大赦,弟弟本来就应当被释放,白白浪费了千金送给庄生,很是心疼,于是又去见庄生,想讨回金子。
庄生吃惊地说:“你没有离开吗?”
长子说:“本来就没有离开。当初是为了弟弟的事来,如今弟弟即将被赦免,所以来辞别先生离开。”
庄生知道他是想要取回那些金子,说:“你自己进屋去拿金子。”长子就自己进屋取走金子带走了,独自高兴庆幸。
庄生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进宫拜见楚王说:“我之前说某星宿的事,大王说想要用推行仁德来报答。现在我外出,道路上的人都在说陶地的富人范蠡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家大多拿金钱贿赂大王身边的人,所以大王不是因为怜悯楚国而大赦,而是因为范蠡儿子的缘故。”楚王大怒说:“我虽然没有德行,怎么会因为范蠡儿子的缘故而施行恩惠呢!”下令判处范蠡儿子死刑,第二天就下达了赦令。范蠡的长子最终带着他弟弟的尸体回家。
到家后,他的母亲和同乡人都为他悲哀,只有范蠡独自发笑。
他说:“我本来就知道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只是他有不能忍耐的地方。他从小和我一起,经历过困苦,知道谋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至于小儿子,出生时就看到我富有,乘坐坚固的车,驱赶优良的马追逐狡兔,哪里知道钱财是怎么来的,所以轻易舍弃钱财,毫不吝惜。前些日子我想要派小儿子去,本来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的缘故。而长子不能,所以最终害死了他的弟弟,事情的道理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我日夜本来就盼望他带着尸首回来。”
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刻意意离开某处去某处成名,而是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在人世间,怎能没有人情?
范蠡当然是想救子的,所以他要派小儿子去,因为小儿子能舍弃钱财。但“人算不如天算”,当大儿子执意要去的时候,他就知道此行只能带回二儿子的尸首了。
范蠡是一个智慧超群和经验丰富的人,他深知人性的弱点和世事的无常。他知道长子的性格弱点,但在儿子的自杀的胁迫和妻子的劝说下,他看到了再有智慧的人,也没办法去改变别人的性格,只能选择顺应。
而庄生呢,为人清廉、贤名远播,但终究还是被人性的弱点所控制。但他感到自己不被信任和受到侮辱的时候,采取了报复手段,他不爱钱,可爱名啊。
范蠡的长子,坚持要亲自去救弟弟,一方面是出于对弟弟的关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然而,他在救子的过程中,却因为舍不得钱财而多次违背范蠡的嘱咐,最终导致了弟弟的死亡。他的行为既反映了他对金钱的看重,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利益时的自私和短视。
范蠡用二儿子的死,给活着的两个儿子阐明了“财散人聚”的道理,也让两个儿子清楚地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人的局限性,这也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我们经常以为我们懂道理了,其实呀,很多道理,必须靠血淋淋的现实才能让我们真正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