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圣人说:“未知生,焉知si?”
西方的哲人说:“未知si,焉知生?”
中西方哲学的分野大致在此。
生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体验,又将不同的人带到同一个终点。或许,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太过习惯了,而凡是习惯了的东西,就很难想象有朝一日会失去。生存与si亡,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亲密得不可分割。没有si,就没有爱和激情、欢乐和痛苦,就不会有生的魅力。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认真思考si亡这件事呢?
写「si亡」的书很多,从法医的视角来写的却不多。从事一种与si亡打交道的工作,对于这件事肯定会比普通人有更深的感悟。一直好奇法医的工作是什么样子,也好奇一个总是直接与尸体密切接触的人,和普通人的思想会有多大的不同。《逝去的温度》——法医手记刚好能满足这份好奇。
惊奇的是,全书都在谈si亡,却是一本看完让人感觉到温暖的书。有案例,有科普,作者并没有对法医学本身做过多的讲述,而是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生si的意义娓娓道来。
正视si亡的意义在于,当你知道人生有一个明确的期限时,就会尽力在仅有一次的生命中活出独特的自己。一个认真思考过终点的人,就好像把生命的边界勘查来一番,看到了全景和限度,就更容易抱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在人生的沉浮中跳出来审视人事物。
特别认同作者关于“体面si”的观点。人生故事应由自己写下结局,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去读过临终时观,而不是被现代医疗绑架。留下时间与亲人告别,好过身边只有冰冷的器械陪伴,忍受着身心的痛苦,维持残喘的生命。生命是场美丽的旅行,终点也应该是温情与灿烂。在身心健康时做好周全的规划(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减少悔恨和遗憾,生命才能绚烂到最后一刻。
三年的疫情,已经改变了很多人和事。人生无常,“人终将逝去”这件事不应该被避而不谈。生命会在对si亡的思考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意义非凡。